中國經濟

中共投資部分爛尾 五萬億拉不動中國經濟

【大紀元2016年0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中共發改委日前表示,截至2015年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這5萬億投資的很多項目中因為資金、土地、審批甚至不作為等主客觀原因,遲遲未能落地。據中共統計局之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僅10%,為15年來最低。顯示中共中央投資計劃不斷發力,但整體投資卻一路向下,並令整個實體經濟不斷承壓,中央投資已經拉不動中國經濟。

2014年開始,中國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不斷在增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月下降,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前10個月的投資增速只有15.9%,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以後月度增速下滑到14%左右。過去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的房地產投資表現的更為明顯,2014年前10個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長12.4%,同比回落6.8個百分點。在2014年最後三個月,影響經濟增長的各種不利因素都在爆發。財政收支矛盾加大、房地產市場繼續降溫、社會融資總量減少和企業庫存保持高位。

2014年11月開始,當局明顯加大了投資力度。數十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短時間內密集下達。11月26日,中共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交通等7個領域項目建設。隨後,圍繞著這7個領域,發改委推出7大類重大工程包。以此為開端,中國新一輪以投資穩增長計劃正式登場。這是繼2008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之後,為了應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在11月開始的新一輪投資穩增長,其標誌便是7大重大工程投資包的推出。

7大重大工程包啟動6個月後,即到2015年5月底,7大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1個項目、33個專項,累計完成投資3.1萬億元。但這7大工程包顯然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效果。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14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幾乎拉出了一個45°的下行斜線。在以7大工程包為代表的投資穩增長計劃已經啟動的情況下,投資增速仍在不斷下行,並且接連創下近15年來的新低。

2015年7月,當局發現7大工程包效果似乎仍不理想。於是,從2015年7月開始,7大工程包的小加強版被推出,這便是「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物流」、「新型產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4個新的重大項目工程包。總計11大類重大工程包累計完成投資5萬億元。

整個2015年,雖有5萬億投資,但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卻是一路下滑。

大陸《經濟觀察報》認為,這5萬億投資的很多項目中因為資金、土地、審批甚至不作為等主客觀原因,遲遲未能落地。這又進一步拖累了五萬億中央投資計劃對社會資本的帶動效應。這直接導致「中央投資刺激(貨幣政策配合)——全社會投資下滑——GDP承壓——中央投資再刺激(貨幣政策再配合)——……」詭異循環的產生。再加上政府和企業的債務壓力、積重難返的產能過剩、以及更為複雜的國內外形勢,諸多綜合因素導致五萬億投資依然未能讓中國經濟築底回升。

有大陸分析稱,此輪投資為穩增長的帶動效應並沒有預期的明顯,亟待政府通過改革,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度;通過各類綜合手段,調動地方對投資項目的執行積極性。

另據中共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今年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規模創單月歷史新高。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42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61萬億元和1.37萬億元。有陸媒稱這是不可思議的數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央行大放水。

大陸喜投網董事長、中國知名投資人、貨幣專家黃生18日表示,當前的供給側改革,最重要的是清理過剩產能,但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會使得投資過剩,從而加劇產能進一步過剩,會使得接下來經濟更加麻煩。理性的角度,應當對寬鬆的貨幣政策說不。

有海外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巨額投資以及加大信貸投放一方面說明中國經濟到了一個非常困難的階段,另一方面中共這種計劃經濟的體制是導致投資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中共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投資基本不考慮市場需求,把投資投向國企和央企,而能創造產值和就業的中小企業基本拿不到投資和貸款,而國企人浮於事、虧損、產能過剩嚴重等種種弊端積重難返,在這次投資中鐵公基(鐵路、公路、基建)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只有從根本上改變體制,中國經濟才能煥發新生。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