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一斤十二兩

作者:曉輝
font print 人氣: 269
【字號】    
   標籤: tags: ,

古時兩湖之地有一個讀書人,心地正直。恰好陰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任命他暫時代理。這樣,每隔數日他就到冥府處理事情。主要工作是簡閱文簿,不需要判案。

在翻閱文簿時,他看到每個人因為所造業力不同,所得到的懲罰或福報也各不相同。他每次看到有人受刀山劍樹的殘酷之刑時,就馬上派左右去救。但卻愈救愈不止,根本沒有辦法挽救那些人。

一天,讀書人在翻看文簿時,看到在其妻子的名下載著一條罪狀,稱她偷了鄰居家的一隻雞,連毛一共重一斤十二兩。於是他將這一頁折起來,以便將來查找。

回到陽間後,他詰問他的妻子是否偷了鄰居家的雞。最初,他的妻子還抵賴不願意承認。待他將陰間所見告訴了妻子,妻子才承認說,是因為鄰居家的雞吃了她所曬的糧食,她失手誤將雞打死。因為害怕鄰婦責罵,所以將雞藏了起來,並將此事隱瞞。

夫妻倆遂將死雞挖出來,用秤一稱,剛好一斤十二兩。夫妻二人十分驚異,於是按照市價,拿去賠償鄰居,並承認了過錯。

幾日後,讀書人又來到冥府。打開曾經折疊的文簿,發現折痕依舊,但其妻子的罪狀已無蹤影。

神目如電,即使一件小的過錯,都會被記錄在案,遭受懲罰,更何況犯了大錯的報應,那就難以想像了。

(取材明朝《見聞錄白話》)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人汪道鼎述說:華亭縣韓漱山,富而好禮,見義必為,鄉里都稱他是大善人。相傳他家族致富的緣由,有一段足以諷人勸世的...
  • 清代綠營兵軍中就有游擊將軍一職,秩從三品,位次參將。這位呂姓游擊將軍是山東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許在眾目睽睽之下,很多人會沒有貪念,或者至少會被抑制;但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難能可貴。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