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

仁心仁術名醫文摯 捨命救人

作者:水生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文摯是戰國時期的宋國人,精通醫術。在《呂氏春秋.至忠篇》中就有一則關於他根據中醫治病的「怒勝思」的原理,用激怒病人的手段治癒齊閔王的憂鬱症的記載。

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鬱症,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到了齊國,詳細診斷後對太子說:「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但是,大王痊癒後,必殺我無疑。」太子不解地問為甚麼。

文摯回答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治療才能治好。激怒了大王,我一定會被殺死。」太子聽了懇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會以死來向父王求情以保全你的性命。」

文摯推辭不過,只得應允,說:「那我就冒死為大王治一治吧。」於是他與太子約好診期。文摯故意不守信譽,失約沒來,只好約了第二次,他又沒來;又約了第三次,第三次他同樣失約。

齊王見文摯屢屢失約,甚感惱怒。沒想到,文摯突然來了,鞋也不脫就直接上到齊王的床上,踩著齊王的衣服問齊王的病情如何,齊王氣得不理他。文摯又用更重的言辭再次激怒齊王,齊王氣得大吼一聲,坐了起來,這一怒治好了齊王的病。

正如文摯所預見,他最終被齊王所殺。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 葉天士因為虛心好學,他的醫術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葉天士流傳於世的《臨症指南》醫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據他治病的藥方、治法和效驗,分門別類彙集而成,所加的論斷並不是葉天士的本意。
  •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宋仁宗皇帝得了病,皇上的御醫開了幾次處方給他服藥,都不見效,知道此事的人就憂心忡忡、甚至害怕起來。冀國大長公主向他們推薦許希。
  • 龐安時被譽為「北宋醫王」,著有《難經辨》、《傷寒總病論》等書。
    龐安時被譽為「北宋醫王」。他從小擅長讀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父親是祖傳的醫師,曾經拿《脈訣》來教他,年少的龐安時卻說⋯⋯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