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巧計築塘防海潮

作者:易德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19
【字號】    
   標籤: tags:

清雍正年間,颱風和大潮同時在錢塘江口南北一帶發生,釀成一次大災。杭州灣南北絕大部分的海塘都遭到嚴重破壞,生命、財產損失十分慘重,各地亦紛紛奏報海水沖決堤防、農田淹沒、家園被毀,告急文書連連。

雍正皇帝緊急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先後派出兩任欽差大臣進行海塘重建工程。

第一任欽差是個貪官,偷工減料、敷衍了事,築了一條土塘,一場七、八級大風就把土塘沖散,因此被皇帝革職殺頭;第二任是位清官,他用泥石混合築海塘,但因天候不佳而耽誤工程,秋汛時海塘還未造好就被沖毀,自知無法交差就投海自盡了。

滿朝文武大臣誰也不敢接這燙手山芋,而雍正皇帝也急得坐立難安時,只有太僕寺卿俞兆岳對皇帝說:「臣願擔任第三任江南海塘總督。」皇帝問:「你一年內能築好海塘嗎?」俞兆岳說:「臣保證能完成海塘重建工程。」

俞兆岳剛到任,就駕著小船把礱糠撒在潮水中,退潮時礱糠就留在海灘上,輕易就測出海潮能到達的位置,也巧妙確定了新建海塘的基線走向。隨後他徵集幾萬民工,將糯米飯拌桐油,澆裹上等青石,再撮石灰合縫,也就築起了一條底寬三丈、高一丈,共四十多里長的石塘。

由於日夜趕工,不到冬至,海塘就只剩下戚家墩到金山嘴一段三里路還未完成。但此時朝廷所撥築塘經費卻用完了,於是俞兆岳派人火速上京請求增補經費。可是公差去了一個多月才回來,沒想到經費沒下來,還被人參劾說他貪污築塘經費。

俞兆岳暗暗叫苦心想:「難道我也要步上前任欽差大人的後塵嗎?」他不知不覺地走到金山嘴工地,只見三三兩兩的民工在挑土。一打聽,原來當地民工都到一個姓趙的大地主家交租去了。

俞兆岳到任時間雖然不長,但他知道姓趙的地主十分刻薄,為富不仁,他規定交租超過冬至日,就要一石還一石三,交不出就會被他逼得家破人亡,所以當地百姓都對他恨之入骨,叫他趙石三。

現在離冬至只有三天,民工們怕趙家加租,所以都去交租沒來上工。他不由得怒從心起,隨之轉念一想便心生一計。

這候俞兆岳見到一老一小兩人,吃力地挑著一筐稻穀去趙家交租。俞兆岳上前就接過小孩的擔子說:「你年紀小,讓我幫你挑吧!」老者見俞兆岳與築塘民工一般穿著,相貌也和藹,就說:「那就謝謝你了。」

(大紀元圖片庫)

俞兆岳跟著交租人群進了趙家大門,院子裡交租人絡繹不絕,金黃色的稻穀一筐筐堆滿了趙家大院,地主趙石三正捧著水煙筒來回巡視。趙家量穀的斛子比別人家大一圈,家丁們量穀時,又在斛子上加了個滿頭,每斛最起碼要多出十斤。

俞兆岳看了就走上前用袖子把滿頭撫平,嘴裡還說:「這樣做也太虧心了。」地主趙石三見這個乾癟老頭竟敢在自己莊園上撒野,不由得大怒:「來人呀,快把他綁起來!」家丁們衝上去就把俞兆岳綁起來,又加一把十幾斤重的大鐵鎖,將他鎖在大門匾額「九思堂」下的獨腳旗杆上。交租的人驚呆了,都不敢出聲。

天黑人們都散去了,老人偷偷跑到旗杆下想救走俞兆岳。俞兆岳卻對他說:「不要救我,你快去給我找枝筆來。」不一會,老人找了枝破筆來,俞兆岳就在老者手心寫了幾個字,叫他馬上去縣衙擊鼓鳴冤,並把手心的字給縣官看。

老人一口氣跑到縣衙連夜擊鼓,知縣老爺在睡夢中聽到鼓聲,知道出了急事,立即起來升堂。見到老人就問:「為何半夜擊鼓?」老人忙舉起手掌說:「請縣老爺看我手心的字便知。」縣官一看,只見手心上寫著「欽差俞兆岳落難九思堂」,立即嚇得魂飛魄散忙問:「欽差大人現在哪裡?」

這下子倒讓老人聽糊塗了:「不是欽差大人,是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呀!」縣官急著說:「他就是欽差大人俞兆岳呀!快說,他現在在哪裡?」老人嚇得不知所措,結結巴巴地回答:「他…他被趙石三用鐵鎖,鎖在九思堂前的獨腳旗杆下。」縣官聽了連說:「這下糟了!」連忙帶著衙役趕往九思堂,同時把趙石三家圍得水泄不通。

趙石三半夜被吵醒,家丁告之外面被官兵包圍,不知發生什麼事情。他披衣出門一看是縣官,縣官指著他的鼻子大罵:「你好大膽子,竟敢把欽差大人鎖了,還不快放人!」趙石三一聽,猶如晴天霹靂!連忙帶人到俞兆岳面前,跪在地上不斷地打自己嘴巴連說:「望大人恕罪,望大人饒命!」

知縣見了對趙石三喝道:「還不快給欽差大人開鎖!」趙石三這才大夢初醒,趕快拿來鑰匙親自要給俞兆岳開鎖。

但見俞兆岳一臉嚴肅,並不搭理趙石三,知縣著急地說:「下官該死,治理不嚴,懇請大人原諒!此事如何處置,一切聽大人吩咐。」俞兆岳這才緩緩開口說:「趙石三魚肉百姓、捆綁欽差,罪該萬死!願受責還是受罰?」

趙石三忙問:「受責如何,受罰又如何?」俞兆岳說:「受責,就是滿門抄斬;受罰,就是罰你築三里海塘。」趙石三心想:「滿門抄斬,就家破人亡甚麼也不剩了;築三里海塘,雖損失萬貫家財,但日後可東山再起。」於是連忙說:「我願受罰,我願受罰!」俞兆岳這才讓趙石三把鐵鎖打開。

誰知修築這三里海塘,用的是上等青石,又要用糯米、桐油、石灰拌合,造價昂貴,寸寸海塘寸寸金,費用大得驚人。等到海塘完工,趙石三早已傾家蕩產,成了沿街乞討的乞丐了。

俞兆岳築海塘終於大功告成,這堅固的石海塘,二百多年來,抵擋了無數次颱風海潮的襲擊,保護數百萬人民的家產和安全。俞兆岳築塘的事蹟,也在當地百姓的心中世代流傳。@*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鄢懋卿官居左副部御史,是最高監察長官之一,又是權傾朝廷的大奸臣嚴嵩的乾兒子。他不但官位顯赫,又有丞相嚴嵩做他後臺,尤其那「欽差」大帽子一戴,就更加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了。如此人物下來巡視,誰不望而生畏呢?
  • 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三天後竟活過來了,告訴人們他去了和神國!
  • 僕人離開陸家後,陸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當他踏上莊前水溝上的木板時,發現板上有七個被蟲蛀的小孔,他這才悟出所謂「七星橋」,原來就是這個有七個小孔的小板橋。
  • 北朝到隋朝時期的梁彥光,曾擔任岐州刺史。岐州的風俗質樸,梁彥光用不擾民的方式治理,百姓安居,政績被評為天下第一。他轉任相州刺史時,仍用在岐州的寬仁之政治理。
  • 孔子本人是寬容、平和的,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不搞強制,不強求一致。還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篇),也並沒把「道不同」的人視為敵人,僅僅「不相為謀」罷了,並沒有排斥異己。
  • 天下的道理,散在萬事,而統會於吾心。惟其散於萬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實踐的工夫,而後能實有諸己,這叫作學。惟其會於一心,故必加沉潛反覆,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後能窮其精微,這叫作思。這兩件缺一不可。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賦》,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賦》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