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海內存知已 天涯若比鄰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被人們常常引用的詩句,出自唐代文學家王勃(649—676年)的一首題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詩。

王勃,就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的作者。據《舊唐書‧文苑傳》說,王勃「文章邁捷,下筆則成」。唐高宗麟德初年(紀元664年),十四歲的王勃,就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修撰。當時諸王好鬥雞,王勃因為沛王寫了一篇與英王的雞挑戰的遊戲文章,觸怒了高宗,說他挑撥諸王關係,被斥驅出府。後來擔任參軍之職,不久又因罪革職。從此,他「遠遊江漢,登臨岷峨」。唐高宗上元三年(紀元676年),他遠道去看望父親,因渡海落水,受驚而死,時年二十八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來歷是這樣的:有一年,在長安求官的王勃,遇上一個姓杜的好朋友,要離開長安,去四川做少府(縣尉)。他們在分別的時候,王勃特意寫了這首詩贈給他。詩的全文是:

城闞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的大意是:

我們就要分別在這護衛著京城的關中三秦大地,
遙望你將要去的蜀州,卻是一片茫茫煙塵。
我與你有同樣的離別之痛,
且同是遠離家鄉在外求官的人。
只要是互相瞭解的好朋友,
雖在異地,也會像是鄰居一樣親近。
別離時不要像普通男女憂傷涕泣,
讓眼淚沾濕了自己的衣襟!@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傍晚,君臣微服在江邊散步。那裏停著一隻小船,一個老頭兒正蹲在船頭持竿垂釣。但見浮標晃動,老頭兒手腕一甩,卻釣上金色鯉魚一條,活蹦亂跳,老頭兒將大腿一拍,朗聲大笑。
  • 岳母知他要說「走板的話」(不正經之言),連忙正色道:「欲待怎樣?」紀曉嵐情知失口,一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詞兒,於是按著平仄規律吟道…
  • 乾隆年間,鄧州貢生龐振坤一次去舅家,飯前,三位表嫂要與他行酒令,規定第一句把一個單字拆開,第二句要把一個單字分成三個相同的字,第三句必須是上句分出的那三個字,第四句要用頭句最末那個字收尾。違者罰酒三杯。
  • 有一位少女名叫飛天,如花似玉,能詩善文。某日,她出了張招婿榜,公開出題選婿。試題要求寫一首詩,八句五十六字中,要有二十個數字,前四句要求從一到十,後四句要求從十到一。
  • 昨日東風一夜稠,啟門不見望江樓。 胭脂山上點水粉,黃鶴樓前掛玉鉤。 鐵佛寺為銀佛寺,金沙洲作玉沙洲。 滿天盡是蘆花白,贈與先生酒一甌。
  • 唐時,有個和尚,在中秋之夜,賞月賦詩。他絞盡腦汁才做了一句:「此夜一輪滿」,就再也無法接下去。想呀想,差不多想了一年,總是找不到滿意的續句。轉眼間又到了秋天,這天晚上,他在床上仍輾轉反側,搜尋著接句。當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前,忽然觸景生情,想出了續句——「清光何處無?」他很滿意這個句子,為一年來的艱辛追求所取得的成果,而極度興奮,於是一躍而起,夜半撞響寺鐘。聽到夜半急切的鐘聲,全城居民甚是吃驚。當時的皇帝,命令擒拿這個和尚。審問後,知是:為一年長思、方得五字詩的續句,而喜不自禁所致。便賜素宴招待,釋放了他。
  • 他想起自己的「無可奈何花落去」這句詩,尚未想出好的續句,便提出讓王淇來續對。王輿靈機一動,以「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妙語對之。
  • 這個紈褲子弟,欲尋文學家歐陽修,比試文才。這一天,挾了幾冊唐詩上路了。
  • 那個青年人吟完後,即叫歐陽修續吟。「這哪像詩?」歐陽修內心暗笑,但還是即刻續吟出兩句:春來苔作葉,秋到霜為花。
  • 秋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