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名落孫山」成語的由來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958
【字號】    
   標籤: tags:

宋朝時,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他愛說笑話.被稱為「滑稽才子」。有一年鄉試(舊時在省城舉行選的舉人考試)又到了,孫山整理好行裝,準備前去應考。臨行時,鄰村有個人,託孫山帶上他的兒子,一同去省城應考。孫山答應了他的請求。進省城後,兩人都報了名,一同參加了考試。

發榜那天,孫山趕到張榜的地點,瞪著大眼睛看自己和鄰村那個孩子中或未中。看了一會兒,才在榜文的最後,看到了自已的名字。而鄰村的孩子,沒有考中。

孫山看完榜便當即回家,鄰村孩子無精打采,沒有同行。

孫山到家後,鄰村那個人趕來問他:「我的兒子考中了嗎?」孫山見他焦急的樣子,沒好直說,只是回贈了這樣兩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周圍的人乍一聽,有點莫名其妙,但一琢磨,也就明白了。原來這兩句詩是說,舉人的最末一名,是我孫山。你兒子的大名,還在我孫山後面呢(即榜上無名)。

後來,人們把孫山這兩句詩簡化成「名落孫山」的成語。比喻:榜上無名,沒被錄取。@*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日,乾隆皇帝下朝,來至南書房,見紀曉嵐、李調元二人在一起。便坐下談起詩來。乾隆道:「朕最喜唐人塞外詩。因塞外詩無媚意。二卿都曾去過邊塞,想亦有佳詩。」
  • 但是,一時疏忽,竟漏寫了一個「間」字。慈禧以為是欺她沒有學識,喝令將書法家,推出斬首!
  • 鑒於我囊中羞澀,僅剩一枚銅板,但我不食嗟來之食。海味佳餚,嫌其膩腸,阻我吟詠。請按一枚之資,置三菜一湯,滴酒不飲,旨在吃詩而已!勞駕籌劃。」說著,掏出一枚銅板,往桌上一搡。
  • 關羽、張飛,看了招募義兵的榜文之後,來至張飛莊後的桃園。由張飛提議:三人結為異姓兄弟,協力同心,以圖大事。
  • 酒宴中,周瑜提出要與諸葛亮對詩,並說:「誰輸了就得受罰。」魯肅把這看成常見的小事,隨口說:「誰輸了就罰酒三杯吧!」諸葛亮知道周瑜的用意,忙把魯肅的話頭接過來,說:「不!誰對輸了就殺誰的頭。」
  • 方如行義, 圓如用智。 動如逞才, 靜如遂意。
  • 蘇東坡是古代聞名的才子,而他的妹妹——蘇小妹亦是才華超群的詩人。他們常常在一塊切磋詩藝,共同促進。除了研究詩文外,還常常用詩相互戲謔逗趣,以此考試對方。
  • 一日,秦觀(字少游)和蘇氏兄妹一起閒談。忽聽遠處傳來一陣木匠鋸木的聲音,不由得觸動了他們吟誦謎詩的興趣。
  • 三個女婿坐在一起。大女婿自以為有學問,自高自大,壓根兒不把三女婿放在眼裡。二女婿也覺得與三女婿坐在一個桌子上共席,有失身份。他們便出了個說詩對句的主意,想要使三女婿出醜,藉以看這個莊稼人的笑話。
  • 傳清末有個姓尚的財主,全家老少都喜歡胡謅幾句詩。因為他不光對佃戶特別苛刻;對自己的兒子、媳婦,也動輒就吹鬍子瞪眼睛,人們背地裏都管他叫「喪門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