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法式生活藝術 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上)

【大紀元2015年02月10日訊】從太陽王路易十四至高無上的濃墨重彩,到「受愛戴者」路易十五的鮮艷與豐富,最後還有其繼任者路易十六年間的和風暖色……經耗資2600萬歐元、歷時九年有餘的封閉籌建,盧浮宮博物館為這三代法王時期的藝術品新開闢的裝飾藝術展廳,以不失嚴謹的法式館藏手法,呈現出一個異彩紛呈的天地,讓觀者重回法蘭西稱雄歐洲、法式藝術令世界神往的輝煌年代。

洛可可廳(Salle Rocaille),裝飾有維爾馬雷-當熱公館聚會廳的細木護壁板、1730-1755年左右的傢俱和藝術品。(© RMN-GP (musée du Louvre) / Olivier Ouadah)

新展廳位於博物館方形廣場(la cour Carreé)的北翼、敘利館(Sully)的二層,2183平方米的33間展廳內有兩千餘件藏品——從細木與彩繪的牆飾、包覆大理石或漆面的櫥櫃傢俱、精緻的掛毯和地毯、到金銀器皿與珠寶、科學儀器、陶器和瓷器等,呈現出從路易十四直至舊制度末期的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Antoinette)時代的豐富多樣的風格,不僅保留著各時期的革新性與真實美感,並且體現出了法國18世紀裝飾藝術鼎盛時期的特徵。

土耳其展廳(Cabinet turc),配以路易十六的弟弟阿圖瓦伯爵(1757-1836,即後來登基的查理十世)的1775-1785年土耳其風格的傢俱裝飾。(© 2014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P/Olivier Ouadah)

博物館力圖構建一條近乎可憑直覺感受風格演變的參觀路線,按時間順序分別呈現出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1660-1725年的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和攝政時期(註:攝政時期指 1715年後路易十六繼位初期由奧爾良公爵攝政的時期)、1725-1755年的洛可可式風格極盛時期、1755-1790年的新古典主義和路易十六統治時期。帶人進入一段「穿越時間的情感之旅」,讓觀者可以追蹤與品味各種風格和技巧的持續演進。

土耳其展廳(Cabinet turc)中的蝸形托腳狹桌(Table-console à quatre pieds)。(©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 / Thierry Ollivier)

斷代展室和櫥窗展廳

早在十八世紀,凡爾賽宮始終是歐洲文化生活的焦點。因法蘭西宮廷的輝煌,保證了巴黎的繁榮,首都的經濟得以發展並且無可爭議地成為歐洲藝術創作的中心。之後隨著城市的擴張、一個受過教育的資產階級的崛起以及文化精英的豐富,更促進了藝術創作和傳播。

在十八世紀,知識精英經常去參加名流社交的聚會,亦即是那些誕生啟蒙思想的沙龍。這些約會的場所和豪華宅地都在增加,不可分離的隨之而來的是,批判性的思維和對奢侈生活的藝術品味。各種沙龍無疑是展示曼妙生活藝術最初形成時代種種細膩的最佳途徑,斷代展廳和櫥窗展廳(Period rooms et salles de vitrines)重現了那一間間飾有帷幔、傢俱和小巧擺件的各種風格結構的客廳。

艾薩克‧德‧卡蒙多廳(Salle Isaac de Camondo),牆上是讓-巴蒂斯特‧烏德裡的《田園樂趣》裝飾畫,室內配以1720-1750年的傢俱及藝術品。(© 2014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P/ Olivier Ouadah)

艾薩克‧德‧卡蒙多廳(Salle Isaac de Camondo,註:Isaac de Camondo,1851-1911,法國銀行家和收藏家)的牆上,懸掛著來自勒佩甚(Le Perche)的沃雷城堡(Château de Voré)內大客廳裡的讓-巴蒂斯特.烏德裡(Jean-Baptiste Oudry,1686-1755,法國畫家和版畫雕刻師)的田園畫作:充滿春日氣息的風景中點綴著鳥語花香與甜美人物,與出自尼古拉.赫爾托(Nicolas Heurtaut,1720-1771)之手的王后椅相映成趣。

幾米之外,維爾馬雷-當熱公館(Hôtel de Villemaré-Dangé)內寓所書房的牆面展示出難得一見的18世紀中葉裝飾,彰顯洛可可風格之極致。參觀者沉浸在一片純藍與純金的和諧色調中。

維爾馬雷-當熱公館展室(Cabinet de l’hôtel de Villemaré-Dangé),裝飾有細木護壁板、1750年左右的傢俱和藝術品。(© 2014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P/ Olivier Ouadah)

幾乎同時期的阿邦丹城堡大客廳(Grand salon du château d’Abondant),牆壁的色調卻是非常淺的綠色夾雜著灰色,彷彿森林中的淙淙淺溪,門框上的裝飾畫反映了洛可可時期傢俱與瓷器上常見的中國風,包括一組含異國情調的中國兒童做遊戲的場景:聽音樂、跳舞蹈、玩象棋和在漁船上嬉戲。

沿著按照時間順序佈置的展廳步步前行,參觀者來到更晚的時代,展現在其眼前的是18世紀中後期留下的景象:波旁宮(Palais Bourbon,現為國民議會所在地)的「小套房」(Petits appartements)內的小客廳穹頂畫——安東尼-弗朗索瓦.卡萊(Antoine-François Callet,1741-1823,法國寓言畫和肖像畫畫家)1774年繪製的《維納斯梳妝》(La Toilette de Vénus),該幅名作是經過修復後首次重新亮相。

波旁宮(Palais Bourbon)的「小套房」(Petits appartements)內的小客廳穹頂畫——安東尼-弗朗索瓦.卡萊(Antoine-François Callet)1774年繪製的《維納斯梳妝》(La Toilette de Vénus)。(© 2014 Musée du Louvre, dist.RMN-GP/Thierry Ollivier)

其後,激盪起了路易十五末期興起的新古典主義風範。其孫輩路易十六繼承王位後,這股潮流體現得更為明顯。

謝夫勒斯公館大廳(Chambre de parade de l’hôtel de Chevreuse),配1765-1780年的新古典主義裝飾和傢俱。(© 2014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P/Olivier Ouadah)

皮拉內西廳(salle Piranèse)裡洋溢著濃郁的希臘氣息。來自奧賽伯爵(comte d’Orsay)、建築師萊昂.德福尼(Léon Dufourny,1754-1818)收藏的古雕像,以及淡粉色牆壁上陳列著的十八世紀收藏到的意大利大理石雕件殘片,還有安裝在銅底座上的花瓶,尤其是歐蒙公爵(duc d’Aumont)的傢俱,無不表現著「復古品味」的勝利,彰顯這股新古典主義潮流的源頭之所在。

瑪麗-安托瓦內特展廳(Cabinet Marie-Antoinette),配以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傢俱與收藏。(© 2014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P/Olivier Ouadah)

從淡粉到雪白不過一步,參觀者已邁進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的展室。從亞當‧威斯威勒(Adam Weisweiler)到讓‧亨利‧裡厄澤納(Jean-Henri Riesener),這裡彙集了當時最著名細木匠師為其在杜伊勒裡宮(Palais des Tuileries)和聖克盧城堡(Château de Saint-Cloud)居室打造的精緻傑作。而這個法國工藝的「巔峰時刻」也是18世紀末那場大革命浩劫前的最後輝煌了。(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