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活寶典 林添福 堅守77年製陶歲月

陳文敏苗栗
font print 人氣: 23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林添福今年高齡90,13歲開始做陶,14歲擔任陶師,77年與陶為伍的歲月中,他始終奮力不懈,創作不歇,展現對陶藝的熱情;林添福是台灣之光,是傳統陶藝界的活寶典,更是傳統陶文化資產的技藝保存者。

民國61年,林添福創建竹南蛇窯,該蛇窯是目前苗栗縣唯一僅存的傳統蛇窯;當時林添福帶領九名工人,加上一條牛,共花了九天的時間,建造了一條長約23公尺長的蛇窯。

個性開朗、樂天知命的林添福,陶藝界尊稱他為「添福師」,蛇窯陶友都稱他為「阿公」;添福師通常話不多,但談起台灣製陶歷史,話匝子打開,總能滔滔不絕,談論如數家珍的陶藝作品,在他爽朗的笑聲中,神情間每每流露出自信與自豪。

林添福一生未離開過陶土,玩土、製陶是他的看家本領;從採土、練土、擠胚,建窯、燒柴等作陶的生產流程,他是少數懂得全套流程的老匠師,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力,是彌足珍貴的陶藝國寶。他的作品以傳統日用陶器為主軸,通常更多的是陶桌椅組,搭配上造形獨具的茶壺、茶盤,也製作一些精緻浮雕的大型觀賞瓶。

第二代窯主林瑞華投入高溫柴燒,創下世界最高溫柴燒紀錄;林氏父子對臺灣陶業付出的心力與豐沛的創作力,無人能出其右,今年雙雙榮獲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

林瑞華指出,父親天賦異稟,國小一畢業,上午學陶,下午就會做陶,也許天生要注定吃這行飯;當時生活環境非常艱辛,父親清晨5點多要去踏土,7點多回門吃早餐,然後工作到傍晚回來,吃飽飯又去抓魚,抓隔天要做便當的營養午餐,這是他為工作而生活的奔波勞碌。

林瑞華表示,後來整個傳統陶器沒落,就轉型給別人經營,父親開始四處做陶師,做酒甕,也曾經轉換跑道到水里去車模具;後來父親自己做模具、坯體、浮雕、立體雕塑等。

林瑞華說,老陶師敲響台灣硘聲,傳承台灣硘傳統窯,最漂亮的作品在窯室裡,找到未來陶器,相信傳統產業一定可以延續下去,要讓他成為不死的產業。

林添福的兒媳婦鄧淑慧是台灣陶瓷歷史的研究學者,對林添福非常孝順與敬重;鄧淑慧指出,林添福是少數台灣陶瓷師傅裡,非常懂得享受做陶樂趣的人,他堅持本業且樂在其中,當他不再需要為生活勞碌奔波做陶時,開始享受他為自己做陶的樂趣;對於他做的東西有審美的趣味,會樂在其中,晚年才能在做陶的世界裡優游自在。

台灣的傳統陶瓷已經沒落與式微,鄧淑慧肯定林添福依然堅持傳統陶技藝,而且繼續發揚光大,傳承下一代林瑞華;日前苗北藝文中心舉辦林添福父子聯展,在台灣陶瓷史上是百年難得一件的展覽;高齡老陶師90大壽,不但能拉坯、做陶創作,而且還能辦展覽,是人間稀有國寶。

鄧淑慧說,人生的最高境界:知足常樂、無欲無求,林添福是生活哲學的典範;每當家族祭拜窯公時,不能跟神明祈求,只是尊敬祂,無所求,感謝窯公技術指導。

「林添福捏陶之餘,最喜歡觀看動物,舉凡天上飛的鳥、地上走的雞、鴨、狗—等,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好像可以跟動物溝通,非常神奇,因此他會做很多動物陶藝,有貓頭鷹、獅子、犀牛、兔子、龍—等作品;喜愛動物的林添福,成就了他很特別因緣。」盛鈿如是說。

「剛到竹南設廠時,有一隻受傷的貓頭鷹,停在蛇窯的尤加利樹,阿公喜歡動物,不會驚動牠,且可馴服牠(貓頭鷹是猛禽),他們可互通交流,每天餵牠吃東西、照顧他,一段很難得的回憶;貓頭鷹是福氣的象徵,後來竹南蛇窯設廠時,選擇貓頭鷹做為吉祥物。」

「阿公雖然年齡老邁,卻很享受他的創作,且專注其中;技巧功夫雖沒以前那麼熟練,但他會把傳統的火球器型轉化成他現在的福氣長壽瓶,瓶上菊紋的雕刻 (菊花是長壽的象徵),他把它沿用到他的創作上。」盛鈿對阿公知之甚詳,娓娓述說阿公的作品。

盛鈿表示,阿公是很單純的人,他會把創作的理念用到他創作的語彙;每次很好奇,他腦袋裡裝的是啥?其實他的腦袋裡裝很多東西,他看到的水缸、廚房的鍋碗瓢盆的東西,都是他創作的精髓。

「當初整個陶瓷廠曾經沒落,不久發展研發工藝品,譬如陶桌椅,先用泥土打一個底,讓阿公拉坏,很多技法融合在一起,桌面是平的,要有骨架支撐,桌面才撐得住,很深很深的工藝,很難再做出來了;光陰乾就要照顧一個月,乾太快會裂或變形,要平整的就很難了。」盛鈿述說前塵往事。

竹南蛇窯家族湘寧表示,阿公天賦異稟,做陶藝創作時渾然天成;他不藏私,只要肯學藝,他都盡心教導;捏陶時自己很開心、很得意,樂在其中,做陶已經成為他的生活模式,他可以一刀一筆就畫完一片葉子與菊花瓣;他很謙虛,當作品創作出來時,他說,這個很簡單啊!

「阿公小時候家裡開窯場,在大甲東,祖父開窯場,阿公年幼時就在窯場幫忙,13歲時早上看師傅做,下午就學會了,後來輾轉過多次學藝後,阿公當了師傅,教授許多學徒;當時生活很不穩定,東奔西跑,阿公說哪一個做陶的不是這樣到處奔波,這也沒啥特別辛苦的,大家都一樣。」,「阿公做陶的檯面收拾得很乾淨,即使90歲了,他也堅持自己要收好,工作態度很認真。」湘寧說阿公很認真,也很認命。

苗栗副縣長鄧桂菊指出,苗栗的陶瓷非常有名,感謝林添福老師對陶藝的熱愛與堅持,才能將珍貴的陶藝創作留在苗栗,讓幾乎斷層的台灣傳統陶藝文化延續新生命。

林添福出席父子聯展的盛會。(許享富/大紀元)

[[2]]

林添福嚴謹、審視自己的陶藝作品。(許享富/大紀元)

林添福專注於手拉胚。(許享富/大紀元)
林添福的長壽福氣瓶。(許享富/大紀元)
林添福的作品-龍罐。(許享富/大紀元)
林添福父子合影。(許享富/大紀元)
林添福的陶盤作品-寄春。(許享富/大紀元)
竹南蛇窯一門三傑合照。左起為林添福、林瑞華、鄧淑慧。(許享富/大紀元)
在義大利參展的隕石、三色、蜜色三隻長頸瓶。(許享富/大紀元)
灌漿鑄造的獅子。(許享富/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苗栗縣竹南蛇窯創辦人林添福老陶師,今年邁入90歲,77年來從事陶藝未曾停歇;「林添福九十陶壽展」,除了獻壽祝福,更由代表老、中、青三代的陶藝家參與,象徵陶藝薪火相傳。
  • 國寶級陶藝師林添福90陶壽展,25日在苗栗陶瓷博物館開幕,百位愛陶者帶來自己創作或收藏的動物陶作品,進行百人「獻獸陶」儀式,祝賀老陶師福澤綿長;陶壽展除了獻壽祝福,更由代表老、中、青三代陶藝家參與,象徵陶藝薪火相傳。
  • 「臺灣硘聲-林添福九十大壽展」,9月5日上午10點至12點在苗栗工藝園區辦理一場福慧雙全免費彩繪體驗活動,貓頭鷹是竹南蛇窯選定的家族吉祥物,也是智慧與福氣代名詞,讓大家一起分享林添福老陶師的智慧與福氣。
  • 「台灣硘聲—薪火相傳林添福、林瑞華父子聯展」,自即日起在苗北藝文中心開展;高齡九十歲的國寶級陶師林添福,精彩的陶藝作品,見證臺灣陶藝的發展史,第二代窯主林瑞華投入高溫柴燒,創下世界最高溫柴燒紀錄;林氏父子對臺灣陶業付出的心力與豐沛的創作力,無人能出其右,今年雙雙榮獲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
  • 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他的《王征南墓誌銘》中,記述過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的一件奇事。張三丰曾夢見玄武大帝傳授他拳法,從此就擁有了以一對百的神力,夢中承傳技藝的事在近代也不少,在此列舉三個著名案例。
  • 2019年開春之際,石雕藝術家鄭文裕以「守護」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連展10天,許多前來觀展民眾感受到作品散發出的溫暖,這是他踐行創作理念後獲得的共鳴。
  • 美國紐約有一個滿頭白髮的樂器匠師,他的手工電吉他獨一無二,用的是紐約市的古建材,­而買吉他的不乏搖滾樂界的大明星。
  • 這個雄偉的古代武士雕像實際上是由巧克力製成的,整整120磅!著名的巧克力達人阿莫里.基瓊(Amaury Guichon)和好友聯手創作,共耗時 18個小時,細節令人驚歎。
  • 對意大利著名珠寶設計大師迭戈·帕比(Diego Percossi Papi)作品的印象,可謂是藝術完美的結合。
  • 2016台北國際建材家具大展,11月18~21日在世貿一館盛大舉行,來自雲林斗南的「銘木專業木工廠」也參與這次的展出,他的展位沒有任何的裝潢,只有參展的原木和參展的作品。堅持正宗榫卯工法的銘木第三代傳人李界煌自豪地說:「我們的展位是最環保的,絕不會留下任何垃圾,一切都可以帶回去。」為了讓民眾見識正宗的榫卯工法,李界煌在展位上開講「古代建築是現代經濟困頓的解藥」,希望能喚起世人對傳統工法的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