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話

《基督山伯爵》:俠義豪放 快意恩仇

1802年,法國出生了兩位史上留名的文學家。一位是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另一位則是同樣聲名顯赫的大仲馬。

亞歷山大.仲馬(法語:Alexandre Dumas,原名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一生作品達三百多部,涉及各個領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系列。因仲馬的同名兒子也是著名作家,為區分二人,世人分稱父子倆為大仲馬與小仲馬。

青年時的大仲馬參加了維克多.雨果發起的浪漫主義運動,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倡導者之一。大仲馬的作品,多以真實歷史為背景,情節曲折驚險、引人入勝;故事中的人物,個性鮮明,似乎是受大仲馬豪放性格的影響,其筆下人物多具俠義性情,恩怨分明。

與維克多.雨果深刻思想背景的作品相比,大仲馬的小說更注重情節的描述鋪排,使讀者輕易地隨著故事的展開而進入主人翁們的精采世界中,因此更容易為讀者喜愛。大仲馬在法國文學史上並不具備如維克多.雨果般的崇高地位,但與同時代的許多作家相比,他卻擁有更多的讀者。這也是他作品的通俗性所決定的。

因此後世稱大仲馬為「通俗小說之王」。

華人著名作家金庸曾表示,所有中外作家中,他最喜愛大仲馬,其所著的《三個火槍手》,更是對金庸影響至深。「《三劍客》(《三個火槍手》的另一譯名)教會我怎樣活用歷史故事」。

亞歷山大.仲馬(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亞歷山大.仲馬,享年68歲,去世於小仲馬家中。2002年,大仲馬去世130年之際,法國總統希拉克宣布,將大仲馬移靈巴黎「先賢祠」,正式承認其為「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

《基督山伯爵》(《基督山恩仇記》)

《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出色的作品。大仲馬生前,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他曾花巨資在巴黎附近的聖日耳曼昂萊森林中修建了一座新哥特式的基督山城堡,之後又在另一處森林裡修建了同樣名稱的城堡式別墅。由此看出,大仲馬本人也對自己創作的「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相當中意。

《基督山伯爵》講述一個年輕海員被好友陷害,坐冤獄14年後,終於逃出生天,並於出獄後靠寶藏發跡,繼而向行善者報恩、向行惡者報仇的故事。

愛德蒙.唐泰斯(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愛德蒙.唐泰斯剛剛當上船長,正在他春風得意,準備迎娶相愛多年的未婚妻美蒂絲時,卻遭兩位妒忌他的好友陷害,以叛國的罪名被送上法庭。遭受冤屈的唐泰斯,原本還有取回清白的機會,但當審案的法官維爾福看到指控唐泰斯證據的那封密信的收信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後,維爾福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地位,毀滅了證據,未經調查便判唐泰斯重刑——終生監禁於海上孤島監獄伊夫堡。

唐泰斯在其後14年的監禁中,結識了獄友法利亞神甫,法利亞將一生所學盡數傳授與唐泰斯,並於臨終時告知他一個秘密:在一個叫基督山的小島上埋藏了大量寶藏。

不久法利亞神甫發病死去,唐泰斯鑽入準備運屍的麻袋,被獄卒當成屍體丟進大海,唐泰斯得以逃出死牢。

之後唐泰斯找到了基督山島上的寶藏,成為巨富,回到社會。他的目標就是報恩和復仇。

在唐泰斯落難時,莫萊爾先生為他四處奔走,還照顧唐泰斯年邁貧困的父親。唐泰斯越獄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這位當年的老闆,匿名幫他還清了債務,使莫萊爾先生一家免於破產。在之後的復仇中,唐泰斯發現恩人的兒子與一個仇人的女兒相戀,於是便從女孩那貪財惡毒的繼母手中,救下了這位仇人的女兒,成全了恩人兒子的一段戀情。故事最後,基督山甚至把自己的巨額財產贈與這一對新人,自己和希臘公主遠走他鄉。

這就是基督山伯爵報恩的故事。之後,小說以大量篇幅,描述唐泰斯對三個仇人復仇的經過。「我已經借天主之手報答了恩人,現在復仇之神授予我他的權力,命我去懲罰仇人。」

陷害唐泰斯的三個人都是惡貫滿盈的罪人。在陷害了唐泰斯後,這些人繼續行惡,靠陷害他人而飛黃騰達,取得了顯赫的社會地位。唐泰斯準備了八年,之後以「基督山伯爵」的身分回到巴黎,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

為了自己的名聲地位而陷害他人的檢察官維爾福,落得個身敗名裂,妻兒服毒自殺,自己也陷於瘋癲的下場。

妒忌情敵唐泰斯升任船長又娶得美嬌娘的費爾南,在陷害了唐泰斯之後,娶了唐泰斯的未婚妻美蒂絲。基督山伯爵揭露了他背叛希臘總督,並把總督妻女販賣為奴獲得40萬法郎的罪行公諸於世。美蒂絲早就看出基督山伯爵就是當年的唐泰斯,在得知丈夫當年陷害唐泰斯的真相後,美蒂絲帶著兒子離去。費爾南身敗名裂、妻離子散,最終落得自殺而死的下場。

陷害唐泰斯,致使唐泰斯老父飢餓而死的唐格拉爾,靠發戰爭財起家。基督山伯爵玩弄金融手段致使其破產,逃往國外,中途被海盜劫持,以10萬法郎一餐飯,搾光他從濟貧醫院竊取的500萬法郎。此時基督山伯爵出現,表明了身分,唐格拉爾在驚懼交加下懺悔,唐泰斯寬恕了他,給他5萬法郎,讓他自謀生路、重新做人。

最後,惡人得以惡報,正義得以彰顯。

基督山伯爵深深地感謝上帝。他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上帝旨意,是假基督之手在人間揚善懲惡。

《基督山伯爵》整篇故事構思奇特,頗具傳奇色彩。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廣泛受到喜愛的原因,是他凝聚了浪漫主義文學所追求的超凡與傳奇。基督山伯爵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同時也不乏寬容大度。在維爾福的妻子帶著兒子愛德華服毒自殺後,基督山伯爵曾極力搶救愛德華。愛德華的死令基督山伯爵感到自責,他認為這樣的復仇超過了應有的界限。這也直接造成他對唐格拉爾的寬恕。小說的末尾,基督山伯爵這樣對唐格拉爾說,「我就是那個被你誣陷、出賣和污衊的人。我的未婚妻被你害得過著屈辱的生活。我橫遭你的踐踏,被你作為升官發財的墊腳石,我的父親被你害得活活餓死,——我本來也想讓你死於飢餓。可是我寬恕了你,因為我也需要寬恕。我就是愛德蒙.唐泰斯。」

懲惡揚善、快意恩仇是古今中外人類的共同主題。中國古代就有許多此類的歷史故事,如伍子胥為父兄復仇「掘墓鞭屍」等等。所有這些故事所宣揚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從某種理念上來講,這不是人在報仇,是「天理循環」。

唐格拉爾問海盜頭兒說:「誰給你們下的命令?」

海盜頭兒答:「一位首領。」

唐格拉爾:「那位首領,他可是也聽誰的指揮嗎?」

海盜頭兒:「是的。」

唐格拉爾:「他聽誰的指揮?」

海盜頭兒:「上帝。」

上帝和神,代表著「天理」,而「善惡有報」正是「天理循環」。#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