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紙上建築:油價緩調,信用速降

【大紀元2015年12月17日訊】漲價的時候跟國際接軌,跌的時候就開始耍賴,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此時,趁著國際油價低迷,財政部稅務總局接連三次大幅提高成品油稅……之後國際油價繼續走低,公眾知道耍賴不會結束,段子手紛紛呼籲國際油價別再跌了,再跌我們就只剩下稅了!

然而該來的一定會來,昨日發改委終於祭出大招: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

評論版上頓時熱評如潮,網友紛紛問候列祖列宗,不過顯然發改委是不看也不怕評論版的,群眾只有口炮,人可有真炮。

無獨有偶,這一次的藉口也是「環境治理」,與去年增稅的理由連標點符號都沒改。上次好歹還假惺惺補了一句「增稅用於環境治理等」,這次連增加的利潤去哪兒都不說了,只有簡單的一句「價格杠杆作用」。

當然,油價脫鉤是雙刃劍,萬一明年國際油價上漲了呢?一直暫緩下去豈不虧了?——這次有關部門顯示出先見之明,通告稱「國家將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抓緊完善新形勢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明白麼?這是要改規矩了。發改委也知道,生生暫停自己訂立的油價機制是違約行為,好說不好聽,終究還是要「合法化」,但再也不能留下「能漲也能跌」的漏洞了。公眾相信,新機制中一定會完美封殺一切下調可能。

每次都是同樣藉口,汽車排放究竟是不是霧霾主因?——最近環保部已經給出了答案:重化產業才是華北大氣污染主因,原煤燃燒和工業排放是污染物最主要來源——注意是燃煤,不是汽油。公眾早懷疑這一點,而單單瞄準私家車的所謂治霾措施也一直被質疑。

紐約等國際大都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北京,但是依然碧水藍天,這說明不是車多的問題。我國近年上市的小汽車也都達到了歐美排放標準,除非廠商全部造假,否則也不是車子品質的問題。

那麼如果說本地污染物中機動車還有重要貢獻,那很問題只可能出在油品質量上面,這方面的質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然而稅增了,油價漲了,油品質量還是遮遮掩掩,柴靜拍個片子質問了一下還給封殺了……有關部門和壟斷國企避開一切屬於自己的責任,那些以「環境治理」名義徵收的錢也不知所蹤。

全世界都在享受低油價帶來的福利,美國汽油早跌到比礦泉水還便宜,小車照跑,皮卡照造,也不見碧水藍天遭到污染,民眾除了減輕負擔,並沒有付出莫須有的環保代價。除了我們,我們的百姓是即買單又遭污蔑,哪怕資料表明重化企業才是污染大頭,卻仍然捨不得關停並轉,嚴格措施刀刀落在百姓雙肩——借用王寶強的話說:就是揀老實人往死裡欺負。

油價並非僅僅關係到私家車主,油價融在每一樣蔬菜豬肉日用品裡,屬於現代社會的基礎物價成本。油價下跌意味著經濟疲軟,全世界人民都在節省開支共度時艱,也包括中國百姓,剝奪配套低價福利,就等於給百姓生活雪上加霜、趁火打劫。我國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仍然抑不住物價飛漲,即是此種不公機制的體現。

如今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形成於2009年,彼時正是國際油價迅猛上升的背景,價格聯動之後,石油企業和有關部門皆大歡喜,賺出大老虎不計其數,老百姓則不得不喜迎連年暴漲,有關部門從來沒覺得有何問題。

包括08金融危機,包括09房價暴漲,包括連年物價飛漲,發改委從未考慮鬆動成品油價格機制讓利於民……直至近一兩年國際油價抵達拐點掉頭向下,這一定價機制終於結束歷史使命——它為搶錢而生,因不能繼續搶錢而止,它的使命原來就是搶錢。

古語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今言道: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可見上到古代聖賢,下到屌絲青年,都把起碼的信用視為做人第一資產。泱泱之國以莫須有藉口公然違約,亙古未見。

昨日發改委通告之後,新浪網調查表明90%的網友不認可——在九成民眾反對的情形下仍然說一不二,如此任性的公權也是亙古未見。

緩調油價並不能治理大氣污染,但是它顯然會再次迅速降低早已餘額不足的公權信用。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