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金融時報:中國經濟超美國是數字遊戲

【大紀元2014年05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比較計劃最近更新了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顯示中國今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是《金融時報》5月2日評論說,GDP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價值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並且一個國家的排名不僅僅是根據經濟來判斷。

報導說,中國的經濟奇蹟曾經令人震驚。自從2000年,平均10%的年增長速度令GDP翻了四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商品供應國,去年就取代美國成為第一貿易大國。

但GDP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價值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無可否認,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按照人均計算,美國的富裕程度是中國的五倍。但有關兩國之間健康,教育和環境方面的差異的數據則披露甚少。中國大城市的污染尤其糟糕。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將中國排在在186個國家當中的101位;美國排在第三位。

經濟成功必須用其他基準來判斷,比如生產率和投資問題,還有世界級公司總部位於一個國家境內的數目。同樣重要的還有一個國家大學的規模和能力以及它的科學基礎。在這裡,中國跟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比較相形見絀。美國控制著世界上事實上的儲備貨幣。印刷美鈔的能力給予美國最終的保險。美元是大多數中國外債存放的地方。

而且一個國家的排名必須不僅僅是根據經濟來判斷。就像最近的事件顯示的那樣,軍事實力仍然是權力的一個重要來源。雖然中國大筆投資在軍隊上面,但是美國年度國防預算是中國的三倍。雖然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但是美國硬件和技術實力儲量巨大。

在它可以真正媲美美國之前,中國還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除了是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它還需要找出它在世界上的位置。這要求制度建設和更深的聯盟。但是越來越好戰和越來越多的領土紛爭讓這種目標難以達成。

同時,中國仰賴於其他國家獲得資源和技術進步。它在全球性重要機構當中的角色比較薄弱。美國和歐盟仍然主導IMF,世界銀行和世貿組織。但是任何權力的授予都必須跟更大的遵守全球規範相匹配。一個最終的問題是,中國是一個沒有多少自由的一黨專政國家。這限制了其他國家希望跟它共事的願望。

(責編: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