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

【美東南隨筆】故里行(五):大陸的兩極

最近看到了兩個報導,實在是戳人眼目,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第一個是一個安徽來南京打工的一家子的故事。

「朝天宮是南京一處著名景點,每天遊人如織。這裡有一個公共廁所。下午,路過此處的市民有時會看到,一個小女孩靜靜趴在此公廁前的一個小書桌上做功課。小女孩全神貫注,周圍的喧囂似乎對她沒有一點影響。這個小女孩專注的神態打動了一位市民,他拿起手機,拍下了這一場景,併發上網出去了。因此記者來採訪了。」

這張照片,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可惜,這張動人的照片只是在揚子晚報上出現過。在揚子晚報的電子版上,我事後去找,就是找不到。在其它的網上搜索,任那裏都沒有找到。否則,我一定要把它附在這裡。

「這是來自安徽蚌埠固鎮縣的一家人,爸爸今年28歲,姓孟;和妻子來南京打工已經有9個年頭。開始,兩人在一處飯店送貨,但隨著物價和房租上漲,微薄的收入使兩人漸漸感到吃力。後來,孟師傅的妻子來到朝天宮的這處公廁打掃衛生,孟先生則去了南京某報社做送報工。兩人每月合計只有2000多塊錢的工資。除了日常生活開支外,這點微薄收入還要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

孟師傅說,去年,女兒到了該入學的年齡,「我父母老了,又不識字,教不了孩子,我們倆還能教一下她。」為了方便孩子入學,孟師傅和妻子就把女兒接到了南京。女兒來到南京上學,兩人的負擔更加重了,「剛上一年級,就交了一萬元的擇校費。孩子在學校吃午飯,一個月也要300多塊錢」,孟師傅說。除此之外,全家每月的生活支出也要600多塊錢。這樣算下來,兩人一月的工資已經花去了近一半。為了省錢,全家擠在這個公共廁所的儲物間裡安家。房間的頂部搭著一塊木板,孟師傅告訴記者,那上面放置著一些雜物。狹小的儲物間僅僅只有3平米左右,一張1米左右寬的床緊緊靠在牆邊,卻已經佔去了這個房間的絕大部份,而他們全家人就擠在這張床上睡覺。床前留有20厘米寬的空隙,那是為了便於開門,記者和孟師傅兩個人站在這空隙裡轉身都已略顯擁擠,而這樣狹窄的房間就是孟師傅的家了。還好,環衛所的領導比較體諒他們的艱辛,也沒再堅持讓他們搬離此處。

孟師傅的女兒叫小雪,就讀於朝天宮附近的一所小學。孟師傅說,小雪今年7歲,在班裡學習成績還好,平時調皮愛玩,但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從不抱怨。談到孩子在公廁門口做作業,孟師傅說,剛到南京上學的時候,女兒就趴在家裏的一隻凳子上寫作業。但是,凳子在公廁外放著的時候被人偷了去。為了方便女兒學習,上個月孟師傅剛去舊貨市場花了20多塊錢給女兒買了張課桌。孟師傅告訴記者,寒暑季是屋內最難熬的時候了,冬季因為外面太冷怕凍著孩子,就讓女兒在床上做作業,現在溫度升高了,屋內空間又極小,孩子就選擇在公廁門前的空地上寫作業。

讀了這個故事,真讓我非常感慨。我衷心祝願,小雪能成為有用之才,為她的父母爭氣,為自己爭氣。

小雪的故事,小雪的形象,就像那個震撼過這個民族,甚至整個世界的,那雙美麗而又飢渴的「大眼睛」一樣,也像那個也就是8歲的,曾給這個世界留言:「我來過,我很乖」,而又短暫,匆匆,美麗優雅的天使的,四川的女孩佘艷一樣。像那個,那個,。。。不止是一個,而是一個接一個,而且不停地,層出不窮地報導出來。。。有一個是「9歲撐起一個家的微笑妹妹」,也是四川女孩,她們用稚嫩的身軀,稚嫩的肩膀,擔負起殘疾重病的父母,甚至祖父母,而無力擔負的家庭重擔,像。。。帶著奶奶讀書的高中生,帶著全家讀研的女孩。。。太多了,太楸心了,絕不是個例,絕不是偶然。。。

CCTV還有一個節目,叫《兩面針》,專門捉對報導。這樣的對子,都是一端在北京的條件優越的孩子,另一端就是貧困邊遠的,山區的窮孩子。。。 這些窮孩子,被報導出來了,他們的命運就有希望了。還有更多的沒有被報導的。希望有善心的人越來越多。像這位有心的,路過而拍下了那張照片的南京市民,也像這些記者們。也包括我們亞特蘭大的「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委員會。」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極其需要一個合理的變革。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澤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