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路透社:中共瞄准信託公司 打擊影子銀行

【大紀元2014年0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兩個消息來源週一告訴路透社,中共已經發佈更加嚴格的指南來治理信託公司。這是為了遏制影子銀行構成的系統性風險的一個努力。

信託公司是非銀行借貸機構,它通過出售高收益投資,即所謂理財產品來籌集資金,並把這些資金作為貸款提供給借款人比如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和其他難以從銀行借到錢的人。

路透社4月14日報導說,來自銀監會的新規則旨在減少跟表外(資產負債表之外)理財產品有關的流動性風險,禁止信託公司運營所謂的「資金池」。「資金池」允許信託公司將銷售新的理財產品的所得資金用於償還到期產品。

最新的指南似乎跟監管機構對待影子銀行的整體策略一致。決策者鼓勵非銀行借貸機構興起,作為幫助中國金融系統多元化的一種方式,同時發佈針對性規則來遏制最有風險的做法。

指南也要求信託公司對股東建立明確的機制,以在流動性緊張時期為公司提供緊急支持。

信託公司的龐氏騙局

路透社報導說,據看到文件的信託行業高管透露,監管機構擔憂個別信託產品的流動性問題有可能點燃系統性風險。他說文件暗示流動性風險將是監管機構今年的重點。

「資金池」指的是銀行和信託公司維持的來自於各種不同理財產品的現金和信貸資產池。

去年以來,監管機構越來越注意「資金池」這樣的結構,緊盯「用新的理財產品銷售所得來償還到期產品」的做法構成的流動性風險。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將這樣的做法跟「龐氏騙局」相提並論。

監管機構要求信託公司嚴格將每一種理財產品跟某一組特定的相關資產匹配,而不是將來自於不同產品的現金和資產融彙在一起放到一個共用池。

信託公司總是忍不住使用資金池,因為這樣做允許它們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理財產品收益。理財產品通常一年之內到期,即使相關資產常常是長期貸款。

理財產品集中到期促發流動性緊縮

路透社報導說,去年六月這樣的風險浮出水面。當時一個討厭的流動性緊縮攪亂了中國銀行間貨幣市場,讓短期借貸利率飆升到最高30%。貨幣市場交易商說,理財產品集中到期是造成現金需求過高的一個因素。

信託公司和銀行常常依賴從貨幣市場借錢支付到期的理財產品,以救濟數日,直到他們完成新產品的集資。

今年早先幾起跟陷入困境的煤老闆有關的高調的信託產品違約引發人們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

由中國信託公司管理的資產截至去年12月份上升到10.9萬億元。去年信託公司超過保險公司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當中僅次於商業銀行的最大領域。

除了資金池是監管重點,銀監會的指南也要求信託公司當他們因為虧損出現資本水平下降的時候減少借貸。監管機構也發誓收緊信託公司擴張進入新業務的批准程序。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