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人物

老華僑做中華美食 成韓國廚界明星

【大紀元2014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洪梅韓國報導)華僑老人王玉芳(女,65歲)近來成了韓國的「廚界明星」。她在韓國人氣頗高的「o’live美味電視」去年舉辦的廚師大賽中,獲得了第三名,成了擠身這項大賽前四強的首位華僑選手。

王玉芳以健康爽口的中華美味贏得大賽評委們交口稱讚。自此,「王媽媽」的美名越傳越廣,因為品嚐過她做的菜後,顧客們紛紛親切地稱她為「王媽媽」。她在弘濟大學附近的首家飯店「王媽媽中華料理」也因此得名。

無味素不油膩 造就健康美食

王媽媽沒有到專業學校學過料理,也沒有自己開過飯店,以前僅僅在父母開的飯店裡幫廚,靠著心靈手巧和幾十年主婦生涯的用心實踐,造就了「王媽媽」式獨創的健康美食,其特點是無味素,不油膩,味道鮮美。

考慮到味素對身體有害,王媽媽在家裏做飯時從不使用味素,但卻能調製出鮮美之味。她談到其中的訣竅時說,「我用少量糖代替味素,再加些香菇末等調製。」

很多中國的菜餚,經過油炸後,給人感覺很油膩,不易消化。可是王媽媽製作的菜餚卻很爽口,感覺不到絲毫的油膩。她說,炸東西的時候,火候很重要。「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就會吃油,油和肉凝固在一起,很油膩。火候適中時,不但不油膩,炸過的食品反而像餅乾一樣脆脆的。」

在烹調過程中,她對鹹淡的掌握非常有自信:「在烹調菜餚時,往往人們要多次品嚐鹹淡,我只品嚐一次就夠了,即使中間再添加食物,我也不需要再品嚐。所以(比賽時)評委講,怎麼鹹淡那麼合適,真神了!」

為了讓讀書的兒子能及時吃上美味,在長期的主婦生涯中,慈母王媽媽不僅在食物的味道上下功夫,還練就了嫻熟快捷的手法。因此在參賽時,別人剛準備好一道菜,她已經做好了兩個菜。

從婚前「偷藝」到婚後「自學實踐」

王媽媽出生在有8個子女的華僑家庭,她在女兒中排行老三。父親是仁川當時有名的廚師,開了一個較大的中華料理飯店,由於感到當廚師太辛苦,父親從小就不許子女們學習做菜。無奈,天生對食物烹調感興趣的王媽媽只好自己偷偷學藝。

王媽媽家中的飯店在一次大失火後,家道敗落,由於不忍心看到媽媽獨自辛苦,從那以後,少女時代的她成了母親的好幫手,最後還不得不因此放棄了學業,那時她才初中畢業。

在父親的飯店裡她幹了11年,一直到出嫁。這期間,父親教她烹調要注重材料的好壞、炸炒時的火候等。

婚後的王媽媽成了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雖然家中並不富足,但是丈夫和兒子們總是能在家中吃到健康可口的美味,有時吃到的是連在外邊飯店都找不到的。

在外邊品嚐到好吃的飲食,她就琢磨著回家自己動手做,「雖然口味達不到和外面百分之百相同,也能到達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她說:「「流行漢堡時,我就為家人做漢堡,我將肉絞碎,放上圓蔥、豆腐等,以增加營養。流行比薩時,我就為家人做比薩。在家裏做比薩,都是用牛奶,比薩涼了也好吃,花錢少但材料放得多。獨享這種樂趣,我感到更幸福。」

同時,她還開發出獨家的美味,如紅燒牛腩、糖醋雞排、牛肉蓋飯等。參加廚師大賽後,評委們多次勸王媽媽開飯店,「他們說,這麼好的技術不運用的話,對社會都是損失,所以我經過深思熟慮,在弘濟大學附近開了一家中華料理飯店。」

勉勵在韓華人:成功靠不懈努力

作為年過花甲的在韓華僑,能夠在韓國人氣頗高的廚師大賽節目中獲得好成績,王媽媽感到非常自豪。回首走過的人生路,她認為人生的成功與否,與學歷和年齡無關,依靠的是不懈地努力和勤懇地生活。

與很多來到海外成功的其他華人一樣,她總是感到自己需要努力,再努力,喜歡學習各類知識。除了學習做菜,在幾十年的主婦生涯中,她還獲得了數個技術資格證,如美容、化妝、皮膚管理、制餅乾和麵包、插花、雕刻葫蘆等。

她講,在考取製餅乾和麵包師資格證時,雖然面對很多難度較高的外來語,她還是不斷地記錄、背誦,直至考試合格。考取美容資格證時,面對早已忘光的英語,她一個個的查詞典學習。

她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能考取房地產資格證,當時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她將講課錄音後,回家後接著學。由於太辛苦,當時她甚至為此大病一場,最後不得不放棄。但是回首往事,她仍然為當初的付出感到欣慰。

對於她總是在家裏親手嚐試製作各種菜餚,費心考取各種資格證,很多人認為是自找苦吃。可是她卻說,每考取一個資格證,她都從中都獲得了力量和幸福。「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拿出勇氣,努力做就能行。」

(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