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忠孝節義的一對玉人(下)

十三郎忽然嘆了口氣,姑父就問:「侄兒爲何不高興?」十三郎答道:「侄兒是一罪犯,拋棄父母,罪孽深重。」姑父安慰他說:「你父母身體都很康健,而且不久就可以見到他們了,你又何必傷感?」

說著,他抬頭招呼丫環說:「去叫個歌唱得好的歌女來,唱支新曲,讓十三郎開開心。」不一會,就見衆丫環簇擁著一位紫衣女郎出來,裊裊婷婷來到席前,揚超長袖,拉開嗓門,一邊跳舞,一邊歌唱。她唱道:

如年長夜,如年長夜,夜漫漫兮風露下。桐葉翠飄,蓼花如紅霞。此中有佳人,年方二八,深閨未嫁。你為啥傷心。為何瘦損,爲誰牽掛?圓圓酒窩,忽地嬌羞,小小膽兒,沒來由害怕,沒來由害怕。今夜相逢,似霧裏看花,水中玩月,夢中搭話。

十三郎聽那歌聲時已很傷感,待看到歌女的臉龐兒後,竟止不住掩面痛哭起來,因為那亭亭玉立的歌女正是阿霞姑娘。這時姑母說:「這丫頭來此地還沒多長時間呢,侄兒莫非與她熟識?」

(大紀元圖片庫)


十三郎就問:「她果真是阿霞嗎?」姑母說:「正是阿霞。」十三郎又問:「她怎會突然到此?」姑父說:「你別問她的來歷,且說說你倆的關係,我可以設法成全你們。」

十三郎忙跪下叩頭,說出心裏話。姑父說:「這事真不易辦到,但是你們一個孝子,一個節婦,天上神仙也是敬重的。如果稍加調停,即使做得稍有不妥,諒來也不致遭到譴責。」

他斟了一大杯綠色的美酒說:「侄兒請喝一半,還有一半煩請夫人遞與霞姑喝。」霞姑滿面通紅,不肯飲酒。姑母笑著說道:「傻孩子,你不久就要做我家媳婦了,這是訂婚酒啊!」

霞姑只得恭敬地喝下那半杯酒,雙頰映起紅潮,眼神沉滯,姿態更加嬌美動人。姑父對姑母說:「侄兒的眼力真不錯。」隨即喚來屬吏,問道:「此事容易辦嗎?」屬吏回答說:「此事不難。」就命人駕著牛車送霞姑回去。

霞姑起身與姑母握手道別,又與其他衆婢一一告辭,彼此都哭得很傷心。霞姑臨行時,十三郎哭著對她說道:「你回去後對我父母說,不孝子十三郎一切安好,不久就可回來。」

(大紀元圖片庫)


霞姑請十三郎拿件東西作爲信物,他就解下衣襟上的佩玉給她,霞姑帶著惆悵的心情出門而去。過了一會,撒去筵席,有人來請十三郎去安息。臥房內帳帷、臥榻、被褥華麗而柔軟。

十三郎睡了一覺醒來,天已微明,睜眼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是睡在一座大墳堆上。耳邊又傳來杜鵑的叫聲,心頭更傷感不已,再一看那匹馬還在路邊嚼草呢!回到衙署後,也不敢把這事告訴別人。

這年冬天,皇上得了太子,大赦天下。大赦的詔書下達後,十三郎告別豐都縣縣令,準備返回家鄉。縣官憐惜他是個孝子,送了他許多財物。當十三郎回到家中時,霞姑已在晁家父母身邊,樣子很親熱。

十三郎與霞姑相互看了又看,仿佛是在夢中。父母都問十三郎:「我兒知道霞姑的事嗎?你發配之後,我們就照你的意思去葉家求婚。葉畫師不允說:『誰知道你兒子何時才能回來,再說我女兒也不能嫁一個囚徒。』這事只得作罷。

但此後霞姑竟然日夜哭泣,凡有別家請媒人上門來提親,她就要尋短見。葉畫師時常惡狠狠地駡她。後來霞姑毀妝僵臥,竟然斷氣了,葬在屋後棗花樹底下,至今已有一年多了。今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忽然狂風雷電大作,劈開了霞姑的墳墓。

她父親趕去一看,聽到霞姑鼻子裏還有呼吸聲,有些活氣,就請來村中婦女團團圍在墳旁守侯,一夜過後,她竟復活了。但卻執意不肯回轉自己家門,只求再死。問她爲什麽,她說:『我已是晁十三郎的人了,有佩玉為憑,這是神仙作的大媒。』葉畫師見這塊玉並非自己家中所有,也不是殉葬品,就拿來給我們看。

(大紀元圖片庫)


我們說:『這確實是小兒平時隨身佩帶的玉,不知為什麽會到你女兒的墓中?』葉畫師這才打定主意將女兒許配給你,如今過門已有好幾天了。你真的是因為得到上天的恩惠而回家的嗎?這事該告知葉畫師,讓他為你們舉辦婚禮。」

十三郎就把遇見姑母的事,一一講了一遍,父母方始明白。以前晁豫確有一妹待嫁,十七歲那年夭折,想來她死後才嫁了丈夫。

霞姑性情溫和柔順,小倆口和和美美恩愛超過一般的夫妻。霞姑因侍奉公婆孝順而聞名鄉里。後來,聽說張阿虎的兒子常與壞人爲伍,漸漸地做了盜賊,並手持利斧揚言說要為他父親報仇。

霞姑對十三郎說:「大丈夫屈身埋名,終非長久之計,何不投身軍旅,爲國家效力?家中兩位老人,我會好好替你照顧,你不必有後顧之憂。」於是十三郎告別爹娘,慷慨從軍。

十三郎在邊疆沙漠地方守衛戰鬥了三年,官升至凉州總兵。晁豫夫妻亡故時,霞姑因丈夫在外,就一手經辦喪事,哀泣盡孝超過親生兒子。後來李自成、張獻忠起事,十三郎已任中州總兵,歷經大小百餘戰,殺得李自成、張獻忠的部隊大敗而逃。

後來,在一次夜戰中十三郎不慎落入敵軍陷坑,不幸戰死。霞姑在家中聽到惡耗,先哭後笑說:「我的事情也了結啦!」說完就自縊身亡。這時方悟到當日所見閻王簿上最後幾頁的內容,乃是記錄著十三郎夫妻兩人死於王事的事跡,所以不讓十三郎看到。@*

(全文完)

資料來源:《夜雨秋燈錄續錄》

責任編輯:王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