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不恥下問

陳必謙整理
陳必謙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12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恥:羞恥。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羞恥,形容謙虛好學的品格。

【例句】真正有學問的人,對自己不懂的東西,總是不恥下問。

【近義;反義】移樽就教;趾高氣揚

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公冶長》。孔圉(讀語)是春秋時代魏國的大夫。他為人正直,聰明好學,常虛心向周圍的人請教,很受當時人們的尊敬。他死後,得到一個「文」的謚號。

所謂謚號,是國君根據死者生前的功德,賜的一個稱號。孔圉得到一個「文」的謚號,說明他在文化道德方面有較高的修養。

孔子有個學生叫貢,有些不理解,就去問孔子:「老師,為甚麼孔圉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他資質聰穎又好學,他向老農問菽麥,向工匠問技藝,與學者切磋學問,與商賈談市值,與士談經論道,他對於感興趣的問題,常常向學問、地位都不如他的人請教,他並不以為這樣做有甚麼可恥。相反,在請教過程中,能夠學習到不少新的知識,增長新的見解,感到高興愉快,有所收穫。在求知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貴賤,所以稱他為『文』。」這個謚號也是符合實際和恰如其分的。

後人孔子的這段話顯,引出了「不恥下問」這個成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