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

傳播文化正規化 廣教迎來改革年

【大紀元2013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麗波士頓報導)中華廣教學校日前舉辦夏令營結業式,展示出150多名學員為期八週的學習成果。校長曾秀芬向來賓介紹「自動化」的作品﹕衝著「蠟燭」吹氣,蛋糕就感應,會唱「生日快樂」歌。展品中的零件是曾校長從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購得,學生們在老師和助教的幫助下自己設計、動手組裝而成。

波士頓中華廣教學校於1916年由安良商會組織成立,旨在放學後把孩子們聚集到一起學中文,以讓異鄉長大的下一代保留自己祖先的根和文化。近百年的歷史使廣教成為波士頓地區最老的中文學校,亦是美國東海岸運行最久的中文學校之一。

雖然遠在美國,且近百年來中美關係陰晴不定,然而廣教的動向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波士頓華人與中國文化的一脈承傳及他們對中國從未間斷的關心。廣教於二十世紀初建校時即在當時孫中山先生主導的廣東臨時政府註冊﹔後來在日本侵華期間又在國民黨南京政府註冊,並深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影響。在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國大陸經歷政治變換之際,廣教也經歷了蕭條時期。隨後的60年代至06年,廣教經歷了相對的穩定發展階段,並於1981年在麻州政府註冊為非營利性組織。

在辦學過程中,廣教幾經輾轉換址,不斷發展成熟,最終擁有了自己的校舍,也有了自己的圖書館、計算機室、舞蹈房。其教學時間也從課後班逐步擴大至一週七天。

中華廣教學校夏令營結業式上的揚琴表演﹐(後排)為李平老師。(廣教學校提供)

現今的廣教,不僅教學生中文,也有英語、數學等補習班,及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繪畫、舞蹈、音樂、書法、功夫等文藝課程。從建校至今,廣教已經幫助了兩萬多個來自波士頓及週邊地區的華人家庭的孩子。

廣教的每一個校長都會為學校帶來新的血液和特色。去年8月份上任的現任校長曾秀芬,曾獲世界頂尖學府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系和計算機系博士學位。親歷美國高等教育,並長期從事少兒教育,曾校長深諳中美教育之道。在上任一年後,她便著手在廣教推行課程改革。

將於今年9月份實施的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中文課程正規化」,即學生們可以用所學的中文當作第二語言,在9年級參加大學入學考試SAT。「學以致用」,學生們就有了學中文的動力。整個中文課程分為啟蒙(六歲)和隨後的四個階段(共八年)﹕基礎、進階、精修和強化。中間入學的學生可根據其中文水平插班,或經過特別輔導之後跳級。

為實施這一教改,曾校長也很強調師資力量和教學計劃,廣教的老師也參加相應的教學培訓。在具體課程設計中,曾校長親自參與,把中西文化的比較,採用雙方教學的優點融入到教學內容、方法當中。在中文教學中,除認字之外,更強調中國歷史、文化和中文實用等的教學,做到寓教於樂,使學生們領會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和精髓。就算將來孩子們把所學的漢字忘了,而中國古代故事和其承載的文化及價值觀也會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

在廣教今夏剛結束的夏令營中,即融入了曾校長的教學理念。學生們接觸到了四個主體﹕「我是誰」—讓學生們不得不用中文介紹自己﹔「什麼是時間」—孩子們了解到中西方對時間和自然的不同認識,引入中國農曆、節氣、生肖、天干地支等等,並讓孩子做沙漏、水漏﹔「中外神話」—介紹中西方古代對於人類起源的認識和傳說﹔「地球」—講到我們現在的居住環境及如何去保護地球。

在具體教學中,曾校長大小事宜均以教育、學生為本,比如說服善於省錢的中國家長們花錢買博物館的門票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趁著免費時間去「走馬觀花」。

曾校長也為生活實有困難的學生開方便之門,為其減免學費。在戶外活動時,與以前不同,學生們都是帶著問題去仔細觀察、研究,開發孩子們獨立觀察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除此之外,夏令營也通過一些活動,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到自己的團隊甚至於地球大環境,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心和自我意識。無怪乎廣教的楊成珍老師感嘆說﹕今年夏令營的學生是廣教歷年夏令營學生中「最幸運」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