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味道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有一天,我用自製的臘肉炒了一盤臘肉炒菜苔,這是湖北地區非常普通也很常見的一道家常菜,雖然用的是去年醃漬的臘肉,但是女兒吃後還是問我:「媽媽,為甚麼只有臘肉才有這種特殊的臘肉香味呢?」

我想了一下回答說:「因為臘肉是在每年的臘月這個特殊的時節醃漬的,所以才叫臘肉,臘月就是這種味道,說穿了就是時間的味道。」女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有再追問下去。這個問題倒是讓我聯想到很多。

單就這個問題的本身,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科學,可以這樣解釋:不同的環境因素會對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影響,時間也是一種因素,那麼在不同的時間因素的作用下,就拿醃漬臘肉來說,只有加入臘月裡的時間因素,才可以產生出臘肉特有的香味來。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一個完整的化學反應,要用到不同的元素包括催化劑等,才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製作臘肉的過程,也可以說成是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只有這些條件都具備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出具有特殊臘月香味的臘肉來。

其實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中,蘊含了許多當代化學原理,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道理卻是相通的。

比如在中國烹飪裡,非常講究火候,因為火候是一個可以控制化學反應的關鍵因素,通過控制火候的大小長短,再配合燒、烤、煎、炸、炒、燉、蒸、煮、燜等許多烹飪方法,從而製作出不同的食物,同一食材,經過不同的方法烹飪,得到的美食無論是味道、口感還是外形,甚至是食物的營養功效等都會有著天壤之別。

中國人講的天時、地利、人和,可不僅僅是一句話,這可是人在自然界和社會安身立命的道理啊!天為時,它可是時時在變、在運轉的,所以才有天象變化、把握時機、順天者昌、逆天者忘亡等說法。

說到地利,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福人居福地。往大說,打過仗的人都知道,傳統戰爭輸贏的關鍵,大多取決於地理位置;往小說,居家看風水趨吉避凶,以利子孫,這些在傳統中國人看來都是很重要的,絕非迷信。傳統風水學用現代科學通俗的說法,就是研究客觀環境對人、事影響的一門學科。

至於說人和,那就更有說道了:與人相處貴在和,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和,說穿了就是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摩擦,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增加和諧,這一點非常符合現代物理學的力學原理。這個話題太龐大,說多了跑題,在此我們還是主要說說天時。

聰明的中國人是最會利用天時的民族了。中國歷來就是農耕大國,靠天靠地吃飯,所以非常需要老天的照看。

傳統的中國人,無論是農事耕作還是家庭日常生活等方面,都非常注重遵循天意。循天時,春播秋收,二十四節氣規範著人們的四時耕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制約著人們的日常作息。

這種與天地大自然融為一體,非常和諧相處的狀態,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那種生活樂趣,在日益遠離大自然、黑白顛倒、起居無常的現代人來看,不僅無法體會恐怕也是無法理解的了。

我出生在動蕩的文革期間,那時,人心都被中共惡魔蒙住了,整個社會都著了魔。但是,自然環境還不算糟糕。記得,小時候為了愛惜那一兩元錢一雙的塑料涼鞋,夏天常常是脫了鞋光著腳亂跑,下雨天更是這樣。

鄉村的小路泥濘難行,但是光著腳走上去卻非常省事,軟乎乎的泥巴從腳趾縫裡茲茲的往外冒,那感覺比在沙灘踩沙子還有趣呢!(因有此經歷,我練就了善走泥濘土路的本領,若干年後,當我與其他同齡人一起旅遊而突遇泥濘小路時,同伴一跤接一跤摔得像泥猴,我卻像個不倒翁,很是驕傲了一回。)根本不擔心會有甚麼碎玻璃金屬片或易拉罐鐵釘甚麼的傷到腳。

現在的鄉村,可不敢脫了鞋走,暗藏的危機太多,連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輪胎都保不住,甚麼時候會被扎破,更別說是人的腳了。

看看現代人的飲食起居。說起來,若是同我們中國古人相比,現代人生活得其實非常可憐。我們遺失了太多太多的東西,很多傳統而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我們現代人給拋棄了。

先說住。在取材上,傳統建築大多都採用自然材料,如土、磚、木、石等構造而成,這樣的房子住上去不僅冬暖夏涼,而且還非常的環保透氣,對大自然沒有任何傷害,又能蓄養人的精、氣,對人的身體健康那是非常有好處的。

小時經常看到居住在泥瓦房內的農戶,家裡隨便掛一串農作物在房梁上,就可以經年不壞,為甚麼?就是因為房屋透氣,可以防腐。人體在這樣的環境裡,不也可起到防止腐敗的作用嗎?那它當然就有養生的功效了。

而我們現代的建築呢,很多看上去雖然富麗堂皇,但只要看看它們的取材用料,就可以知道對人體有多大的傷害了,例如水泥、鋼筋、管道、電線、合成石材、化工塗料等,這些東西當中的任何一樣,對人體都可以造成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傷害,對內如放射性汙染,對外如碰撞擠壓纏繞傷害等,可我們現代人卻樂此不疲,把危險放到離自己最近的地方,朝夕相對,甚至還要封閉起來,這不是在摧殘自己而不自知嗎?不可憐嗎!

天為氣,我們現代人大多住在一個密不透風的匣子裡,不就是把自己和天隔開了嗎?那麼我們又怎能感覺到天的味道和存在呢?

再說食。中國人講民以食為天,這話倒不是說中國人好吃,而是中國人會吃,有一套正確吃的方法。在中國人看來天最大,把吃與天同等起來,可見中國人對於吃的重視。所以,中國飲食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並且非常豐富,源遠流長。可如今的現代人卻沒能很好的把它們繼承下來。

文化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最大特徵,當達爾文在他的進化論裡鼓吹人是猴子進化來時,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別說是猴子,就是目前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也沒有我們中國古人擁有如此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看看祖先們留下的這些古代文物也好,傳統文化也好,哪一點和猴子有關係呢?進化論之荒唐與幼稚可笑,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這是題外話。

剛才我說中國人會吃,那麼甚麼叫會吃呢?我的理解,就是吃對人體有好處的東西,吃出健康吃出享受來,那就叫會吃。有道是人吃五穀雜糧生百病,中醫的中藥運用其實就是食的衍生,中藥可以調和人體陰陽,使人體達到健康狀態,普通食物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日常飲食只要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加以合理調配,就可以達到調節人體健康的作用。這就是以食養生。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記載,有一回賈寶玉著急要吃飯,賈母一看只有蒸乳鴿,便道:這是我們上年紀人的藥。並不給寶玉吃。由此可見賈府在飲食方面之講究,將養生與飲食緊密結合,而且甚麼人該吃甚麼,也是不可以亂來的。

再看看當今的現代人,很多人為貪口腹之慾,暴飲暴食,甚麼該吃的不該吃的、有用的無用的、也不管有毒還是有害,都往肚子裡裝,這個胃可受罪了,成垃圾場了,那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我看一電視節目,據說還是一位在京頗有名氣的中醫,在節目裡大談如何既能敞開肚皮吃又能保持健康,方法是大吃大喝之後,回家去啃生茄子,說是可以刮油,看得我哈哈大笑。我想這人的腸胃可是跟著他受大罪了,這不是折騰人嗎!這樣看看,現代人活的不可憐嗎?

《紅樓夢》裡,還有一回講到薛潘搜羅了幾樣稀罕物來宴請好友,其中有長的很大個的蓮藕。以薛潘紈絝子弟作風,皇商身分之見多識廣,要甚麼稀罕物弄不到呢?還用巴巴的弄幾個蓮藕來討好朋友嗎?

這裡體現的是中國飲食文化中非常獨特的一面,那就是--時鮮。這裡的時,即為時節,甚麼時節吃甚麼,這也是傳統飲食文化中順應天時的一個最大表現。這裡面也蘊含著天人合一的道理,天地萬物包括人體都在四時季節中有序的運轉,沒有矛盾衝突,那不就達到了一個健康和諧的狀態了嗎?

所以說,中國古人吃的那才是高雅,起點都不同,那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企及的。

看看今天的現代人,吃著快餐食品、反季節蔬菜、各式雜交和轉基因食品,還有各種有害的食物添加劑、營養品及保健品氾濫,這些東西沒有一樣與時鮮有關 聯。

有些東西與毒藥無異,簡直就是飲鳩止渴,可有人還是趨之若鶩,我們的食物已經與天隔離了,這些東西不是在老天授意下所生產的,所以也得不到老天的庇 護,以這些東西為食的現代人,自然更是一天天的被天所疏遠了。

那各種奇病怪病的產生也就不以為怪了,現代人,已被天所拋棄。那又怎能尋覓到食物裡的天之味時之鮮呢?

衡量一個民族的素質,除了文化素質,還有身體素質。上世紀初,有人戲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那是在鴉片的毒害下,中國人的體質整體下滑了,可是看看今天的中國人,他們都在吃些啥?有些可是比鴉片還要毒的東西啊!這樣下去不可怕嗎?這樣看來,現代人活的不可憐嗎?

作為中國人,就應該知道自己祖先的東西,那可是一筆極其寶貴的遺產啊!我們有責任將其繼承發揚光大。其實每個中國人骨子裡都注滿了傳統文化的底蘊,只是我們被無神論的教育給蒙蔽隔絕了,只有破開這個殼,才可以找回那屬於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之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認為世事無常,人生如夢,提出人生歸屬問題。意在警醒世人:且莫費盡心機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積德行善,修道向善才是真正心靈的歸宿。如《南柯太守傳》講述一東平人淳於棼夢入大槐安國,招為駙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甚有政績,榮耀一時,後有檀蘿國軍來侵,淳於棼戰敗,不久公主亦病死,淳於棼遭國王疑忌而遣歸。
  • 事實上古代沒有工筆畫之說,摹寫事物,通過描繪形象反映作者主旨的繪畫能力,是神傳給人的技能。
  • 據當地村民介紹,早在2000年布依族人桃坡村支書王國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字體,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很少人認得漢字,當時並未當回事。
  • 程、劉二人,在相隔數千里之外,聞問與音訊都不通、不知,是生是死更難預料的情況下,彼此卻各自矢志貞潔、守義,積三十餘年仍如一日這樣的表現。
  • 鄰村有位姓張的老人,向人講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張百忍」的故事。
  • 古時候,有一對老兩口,家道殷實,有房有地,吃穿不愁,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他們膝下只有一子,機靈可愛,討人喜歡。所以他們對他是百般呵護,如同心尖肉一樣。
  • 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當時,最為盛行也最受朝廷推崇的要屬儒、佛、道三家。
  • 有個書生,屢考不中。世態的炎涼,使他決意放棄仕途的追求,拋棄趨之若鶩的塵世功名,出家尋道。經人指點後,書生來到一座山洞裡,欲拜道長為師。道長慧目望去,上下打量了一番,內心不禁暗暗自喜。然後緩緩的對他說:「你想學甚麼?我有點石成金之術,有空行之法,有遁入之道。」
  • 河南開封城西南朱仙鎮的清真寺裡,有一棵上千年歷史的「相思古槐」。這棵幾經榮枯的「相思槐」,現已如一把巨傘,亭亭如蓋,前去憑欄弔古的遊人,還能從當地老人口中知道一些關於這棵古槐和岳飛抗金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