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故事 烽火淬鍊的生機

作者 : 楚南雁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金門,幾天前帶著遊覽美麗風光的心情,踏上這個面積150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現在坐著飛機在白雲裡向它揮別時,心裡不覺升起了一層敬意。

在一個特產店品嚐昔時金門百姓進貢朝廷的貢糖時,看見一個鮮麗的鐵盒子在櫃子上閃閃發光,盒上畫著象徵性的交叉的砲彈及槍桿,兩邊放射著光芒,上面有斗大的楷書「中華民國炮兵」字樣。金門經歷21年的砲火洗禮,給島民留下不能抹滅的記憶,貢糖盒子的彩繪圖案在我心裡引起很大的震撼。

翟山坑道

帶著這樣的心情參觀了位於金門西南方的翟山坑道,更加深了對戰地的感受。金門位於福建省廈門外海,距廈門僅十公里,與廈門島比鄰相望,距台灣卻有227公里之遙,可以想像幾十年前砲戰時,做為前線孤島的金門,其戰況的驚險以及從台灣運補物資的艱辛。

這是一條從岩石中開鑿的坑道,我們花了幾十分鐘才沿著水岸從陸上甬道走到出海口,陽光豁然從海上照射進來時,海風也跟著灌進來,使我有如身歷其境。這條長約357公尺的戰備水道,從民國52年開挖,在激烈的砲火中耗時三年才完成。坑內有碼頭可供登陸小艇搶灘,小艇從這個海口進來,卸貨上岸後,轉過近360度的水道再從另一個海口出去。當我們從光線灰暗的坑道走出來時,感覺彷彿穿過了時光隧道。

擎天廳

金門除了本島(大金門)外,還有烈嶼(小金門)、大膽及周圍大小島嶼。有趣的是,大金門的島形,東西兩端寬中央窄,像個金錠的形狀。我們的車子滾動在島嶼的公路上,因交通網綿密而暢快,車子滑過高大的木麻黃樹蔭後,上了一小段山坡,下坡時一片翠綠的高粱田出現眼前,遠處綿延著湛藍的海岸線,路旁草地上幾隻黃牛悠閒地低頭吃草。

導遊告訴我們,金門的牛都是吃草長大的,牛肉好吃而且沒有汙染,而近年因為氣候極端變化,使得高粱還長著綠葉,往年這個時節早就結穗了,想不到金門百姓自稱的「海上仙山」也遭了殃。車子穿過一片樹林後,來到了聞名的擎天廳。下車時,已有一群遊客排著隊在那座仿風獅爺的石雕旁拍照。

這個祖先視為守護神的風獅爺身上刻著「擎天廳」三個字,熱鬧的人群給濃厚的戰地氣氛帶來了輕鬆氣息。等到進了擎天廳才體驗工程的神奇偉大,這是從太武山腹開鑿的長50公尺、寬18公尺、高11公尺的花崗石岩洞。當年國軍弟兄在砲火中,用炸彈及簡易機械開鑿,擎天廳與其他坑道相連,戰時為作戰中樞,堪稱「金門的地下碉堡」。

我們坐在這個岩洞大禮堂裡觀賞了砲戰的紀錄片,隆隆砲聲中,水滴從岩石裡落到我的頭上,瞬間沁透心裡,感覺真是置身戰地祕境。

金城坑道

這次車子奔馳在寬闊的平原上,從側面看清楚了太武山,真像是臥睡在田野裡的仙人。步行上了太武山,在海拔250公尺的山頂上極目遠眺,金門東南海岸一覽無遺。前方靜靜的湖泊就是太湖了,再過去的港灣是料羅碼頭,料羅灣連接著台灣海峽,遠望海天一片,令人想起幾十年前料羅灣戰役的壯烈。

軍事管制期間,島上生活儉樸,軍民共同闢建了公園、水庫、碉堡、道路以及地下戰備坑道。當我們走進這條交織於金門市區地下的坑道時,戰時氣氛立即籠罩身邊。這條坑道全長約2,560公尺,連接金門縣政府、土地銀行等多處政經要地,蜿蜒至金門高中牆外碉堡處出口。我們在坑道裡走了約一個小時,經歷了避難的驚恐氣氛,最後看到出口的陽光時,一群人居然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聲。

海浪翻飛中,我們的渡輪到了烈嶼。島上處處可見黃土田原,島民信仰的烈女廟牌坊巍峨矗立行路綠蔭間。身為「前線中的前線」的烈嶼,在多次戰役中留下輝煌的戰果。從湖井頭岸邊的高倍望遠鏡裡看到對岸的廈門,岸上的樓房近在咫尺,可以想像當時的戰情是如何驚悚恐怖。後來,我們從烈嶼漁港,走過一段戰備用的坑道回到船上。

古厝與洋樓

金門雖只是閩南沿海小島,卻具有獨特的歷史淵源。據資料記載,晉代五胡亂華時,中原人士不甘臣服異族而南遷入閩,再避居島上。到了十九世紀末,金門居民大量遷徙東南亞發展,形成今日的金門,匯集了閩南、戰地和僑鄉三種民情特色。

那天來到大金門西南隅的水頭村落,遠遠看到「得月樓」高高矗立天空,走進雕飾精美的外牆,抬頭望向天空,那座防禦盜匪的槍樓更顯雄偉。旁邊的「黃輝煌洋樓」古樸雅致,其屋宇頂端的浮雕時鐘,指針停在12點40分,意在勉勵子孫勤奮努力。細觀壁面牆垣,彩磁鮮麗,中西吉祥圖案泥塑,繽紛絢爛。

水頭位於近海港口,清初村人大多到杭州、錦州經商,清末則到印尼開拓,致富後回鄉修祠堂、建洋樓,而有今日多樣的建築群。清乾隆年間多築以梳式布局的十八支樑古厝,屋宇氣派、藻飾華麗;至清末民初,僑匯興建的洋樓群,洋溢巴洛克式異國風情,古典的迴廊列柱,優美的牆面磚雕,成為今日金門的洋樓特色。

得月樓前面的「金水國小」古蹟乃旅居印尼的水頭村人募款籌建,當時為全島規模最大的洋樓小學。建築平面格局為回字型構造,立面山頭有精美花草雕刻,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期許學生展翅高飛的老鷹泥塑,內部屋宇紅磚圓柱,古樸高雅,是建築上的特色。

在一個屋內白壁上,看到了以墨水書寫題為「洋客苦」的詩:「別鄉離井最愁腸,野店荒村當賤庸,鏡破梅妝辛苦甚,隴頭雲海只為窮。」讓人感受到早期水頭村人漂泊異鄉,奮鬥的艱苦情懷。

源遠流長的古意民風

幾天來,穿過戰場遺跡,鑽進碉堡、坑道,觸摸過閃亮的戰機、斑駁的砲管,也在古厝廊簷間飽嘗了習習涼風。旅行結束前夕,夜訪美麗的後浦小鎮,見識了金城模範老街的古樸景象,其商家均為二進店屋,前為洋樓,後為閩式建築,古典優雅。在街燈闌珊中走進一家祠堂,遠望其燕尾屋脊在月光下更顯亮麗,夜風吹過堂前牌樓時,頭上的燈籠隨風飄曳,在這塊金門祖先留下來的小島上,我們感受了漢族源遠流長的淳風古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法國於一九八四年發起世界古蹟日,文化部為發起單位,主旨在於每年九月第三個週末的六、日,協調古蹟、美術館、博物館皆免費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公家單位,連平日戒備森嚴的總統府、總理府及各部會,甚至私人產業,也是如此。
  •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二日電)暑假旅遊旺季到來,根據報導,在北京故宮等知名景點大幅加價後,不少中國大
  •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日專電)看上暑假期間的旅遊人潮,中國大陸不少名勝古蹟大幅調整門票價格,有的景點入門票漲
  • 古鎮西塘位於浙江嘉興市嘉善縣,相傳春秋時,吳國大臣伍子胥曾在此開鑿伍子塘引水直抵境內,故稱胥塘,後又有斜塘、平川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塘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有「吳根越角」之稱,元代這裡已成集市,明代更具規模,是一座有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
  • 人類從古至今,社會上普遍相信有神的存在。隨著歷史的發展,神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改變,這種狀況也反映在作為神在人間的居所——神殿在城市中所處的位置。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裏,神的殿堂如何出現在人的城市裏,人又用甚麼方式來對待他們所敬仰的神明,這裏將從本次人類歷史的幾大古文明講起。
  • 丹巴的古石碉樓數量最多、外觀造型最美、而且功能最豐富,自古就有「千碉之鄉」之稱...
  • 哈密位於天山山脈東端,被天山分割為南北兩處,山南是哈密綠洲,山北為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哈密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是漢代張騫第一次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
  • 高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後稱「獅林寺」。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又因天如禪師在浙江天目山獅子巖得法,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故名「師子林」、師長的「師」,也有叫獅虎的「獅」的「獅子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