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的愛

蘇·蒙克·基德 / 李群 編譯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我走向屋外的郵箱時,幾個雨點落到我臉上,也落到了我心裡。早上剛起床我已經經歷了一場風雨,這場風雨始於兒子鮑勃與我的爭吵。他想穿一件褪色的舊運動衫上學,我卻要他穿奶奶送的高檔襯衣。襯衣口袋上綉著鮑勃的姓名首字母,我指著那些字母,合情入理地說:「不是每個人的襯衣上都有自己的首字母。」

  他不情願地看著天花板說:「這年頭沒人穿綉首字母的襯衣,媽媽!」很快我們就吵了起來,兩人都說了些過頭話,最後他不情願地穿上了襯衣。他拿書時,我伸手給他一個擁抱,卻被他後退一步躲開了。事實上,從鮑勃步入青春期,我始終不知該如何應對。他是個好孩子,但是近來他質疑我說的每一句話,似乎是故意考驗我的耐心。經歷太多衝突與爭吵,我已經準備舉手投降了。

  我嘆口氣走向郵箱,它看起來也像我一樣飽受挫折。一輛汽車撞到了它,將支架撞彎,門再也合不攏。我伸進手,除了一堆信件,還摸到一堆奇怪的東西。往裡一看,原來郵件下面有一小堆草和松針。肯定是有人搞惡作劇,我想著,順手把這些東西清理掉。

  下午鮑勃放學回家後,便風一般沖入自己房間再也不出來。「今天過得怎樣?」我跟在他後面說,盡量裝作我們之間的爭吵不存在。

  「還好,」他把襯衣脫下,挑戰般丟到我腳下,然後翻箱倒櫃找那件運動衫。我轉身準備離開,卻又回頭問道:「郵箱里的松針是你塞的嗎?」

  他不解地看著我:「什麼?」

  「沒什麼。」我說。

  第二天我檢查郵箱,裡面又是一些松針、小樹枝和兩株枯萎的蒲公英。每天我都在郵箱中發現一堆雜草,每天我都把它們扒出來。我沒再跟鮑勃提起這件事,事實上我不再與他討論任何事情。每當衝突發生,我總是離開房間或者改變話題。

  周末我在書房看報時,鮑勃走進來問:「媽媽,我可以去看電影嗎?」我翻到報紙的電影版,他要看的電影分級為PG-13──13歲以下兒童必須在父母陪同下觀看。我看著剛滿13歲的兒子,說:「不,這部電影不行。」

  「難道我們就不能談談嗎?」他請求。

  「沒什麼可談的,」我說,「我們只會再次以吵架告終。」

  「媽媽,你不理解我,」他哭了,「你甚至不肯嘗試一下去理解我!」

  我像往常一樣去取信,郵箱里又是亂七八糟一堆東西,著實令人惱火。我伸手去掏,在雜草與樹枝中摸出一個圓不溜丟的小東西,原來是一枚鳥蛋。

  附近樹上傳來嘰嘰喳喳的聲音,循聲望去,我看見了枝頭的鳥媽媽,一根松針懸在她嘴邊。原來它每天都在這破郵箱里築巢,每次發現它的努力遭到破壞,總是執著地重新再來。我不由想起鮑勃的話:「你甚至不肯嘗試一下!」

  兒子正坐在書桌前,心不在焉地轉動地球儀。「嗨,」我說。他抬起頭看著我,一瞬間從那個容易受傷的小男孩身上,我彷彿看到一個年輕的男子漢即將成形。「想談談嗎?」我說,「我一定專心傾聽。」

  我坐在一邊,靜靜地聽他傾訴自己的憤怒、怨恨和需要。在傾訴與傾聽之中,似乎我們之間的痛苦都已吸干,這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我從心底感激那隻執著的鳥媽媽,於是寫了一張紙箋貼在郵箱上:「親愛的郵遞員,一隻鳥兒在這裡築了巢。在鳥兒孵好蛋飛走之前,請把信投到門口好嗎?」

  後來,我們的郵箱里就多了3隻雛鳥,每天鳥媽媽都站在郵箱上歌唱。歌聲如此甜美,充滿著永不放棄的執著的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家有男孩的父母注意了,許多人認為,親子關係不佳與基因及孩童本身的個性有關,但最新研究顯示,家庭環境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親子關係不良將導致男生更易出現偏差行為,影響較女生來得大。
  • 吳季剛的父母與15歲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本質都一樣,但不一樣的管教方式卻讓孩子感受大不相同,而產生了天壤之別的結果。試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難道不能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嗎?
  • 要讓孩子守規矩,首先要讓孩子了解規矩,最後去習慣規矩。
  • "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這是我在鈞一歲以後有深刻的感想。
  • 教養孩子就是人生的一項修煉,這項修煉要先修自己,修自己孩子也會跟著改變,用心的改變自己,事後必定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小玲的爸爸如果能為小孩的教育,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那小玲必定能正常的生活也能好好在學校中學習。
  • 4月1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大廳發生了驚人的一幕:旅日留學生汪某在機場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數刀。汪某稱行兇是「因為媽媽說不給生活費,自己當時很生氣」。
  • 「網路世界,無遠弗界。」網路生活確實為現代人的生活與溝通帶來了相當程度的便利,但卻也可能為正在成長的孩子帶來一些弊端。例如,缺少實際的溝通與互動模式、長時間使用所造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網路更往往是有心人士積極下手的目標,一旦疏忽,便可能對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 她正視自己的生命藍圖,三十五歲時毅然辭去教職,「從心」出發。「最長的辭職信」是心靈的呼喚,是生命的抉擇,終於撥雲見日,遇見幸福…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