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5)

自大的馬克思--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二

進入大學後的馬克思,不僅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自大狂,而且自大到了以救世主自居的罕見程度。

在寫於1837年的幽默小說《斯考爾皮昂和菲利克斯》中,馬克思對上帝存在的真實性極盡嘲諷,並聲稱:「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救世主」。(10)至於誰是「新的救世主」,小說中並未給出答案。不過,早在這之前寫的《人的自豪》中,馬克思其實已經開始以救世主自居了。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第817頁

這首詩以厲聲痛斥「青雲直上的一班人」起頭,在自稱「我的眼光會穿透整個人群,/深入遠方去把真理尋」,「我們前途無量,/我們的視野開闊,道路通暢」之後,馬克思極度亢奮地寫道:

可是這心靈,火一般燃燒,

它要把整個宇宙懷抱,

它毫不憐恤地想要把

成百個太陽從長空摘掉。

瞧,它飛入天空,越飛越高,

直飛到雄偉壯麗的雲霄,

把深居那裡的上帝搖撼,

心之劍把擊世的霹靂造。

你們要跟它相遇,無法躲逃,

上帝的意志就是此路一條。

你們如想跟這意志相親近,

就得讓偉大感在胸中燃燒。

讓偉大感去把自己吞沒,

讓偉大本身也因此而毀掉。

讓它像火山般隆隆爆發,

讓魔鬼在它的四周號啕。

偉大不會在騰達中死亡,

它將建造寶座供人誹謗。

失敗會成為勝利的歡笑,

而恥辱應受到讚美稱道。(11)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67-668頁

這首詩雖說是馬克思寫給戀人燕妮的,卻是首典型的言志詩。詩中「火一般燃燒」的「心靈」,顯然就是馬克思自己的心靈。你瞧,這顆滾燙的心不但「要把整個宇宙懷抱」,而且還要把「成百個太陽從長空摘掉」,它「飛入天空,越飛越高」,以至於最後都飛到了「雄偉壯麗的雲霄」,甚至把住在那裡的上帝都「搖撼」了。不僅如此,這顆心中還充盈著一種「偉大感」。這種偉大感「像火山般隆隆爆發」,「魔鬼在它的四周號啕」,它不但在「胸中燃燒」,而且甚至已「燃燒」到了要「吞沒」和「毀滅」自己的地步。翻遍馬克思的所有詩作,儘管表現自我膨脹的篇章不少,但如此生動傳神的卻不多見。

不過,《人的自豪》中最醒目最關鍵的還是它的結尾。在此,馬克思斬釘截鐵地寫道:

面對整個奸詐的世界,

我會毫不留情地把戰挑,

讓世界這龐然大物塌倒,

它自身撲滅不了這火苗。

那時我就會像上帝一樣,

在這宇宙的廢墟上漫步;

我的每一句話都是行動,

我是塵世生活的造物主。」(12)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68-669頁

作為一首典型的言志詩,《人的自豪》中多次出現的「我」,無疑是馬克思的自況,而詩的最後一句——「我是塵世生活的造物主」,則再明白不過地道出了馬克思此時的自我定位。

瞭解西方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在基督教中,「造物主」和「救世主」其實是同一個人,都是指「上帝」。因此,自稱「造物主」其實也就等於自稱「救世主」,兩者是一個意思。而且《人的自豪》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也完全可以說明這一點。

詩中,馬克思不但視自己為「奸詐的世界」的對立面,光明、真理和未來的化身,而且自以為有著「像上帝一樣」的不可抗拒的威力,能夠造出「擊世的霹靂」,讓「奸詐的世界」這個「龐然大物」在自己的挑戰下轟然倒地,而且,他還稱自己的「每句話都是行動」。顯然,在馬克思眼中,現實世界純屬一片黑暗,充滿了奸詐,只有他才能夠徹底推倒這個奸詐黑暗的世界,將受難的世人拯救出來,把他們帶入一個充滿美好和光明的新世界。一個人若非自居為救世主,怎會如此看待自己和世界?

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基督教文化的傳統地位雖然已經動搖,但它的影響依然深廣。持有這種信仰的人,無不視自己為上帝拯救的對像,只有上帝才是他們心目中的救世主,而馬克思竟自稱「我是塵世生活的造物主」,想像著自己在舊世界的廢墟上像上帝一樣「漫步」,可見他已自大到了何等狂妄的程度!所謂《人的自豪》,說白了,其實不過是馬克思的「自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