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美智庫學者:中國崛起與中共所扮演角色不相配

【大紀元2013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范秋山美國華盛頓DC報導)美國軍事戰略和歷史學家、智庫學者、《中國崛起與戰略邏輯》一書的作者愛德華.魯特瓦克(Edward Luttwak)2月25日在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有關中國議題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與中共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相配。

「大國的表現應能夠控制衝突 而非顯示強悍」

魯特瓦克說,去年中共政府在外交上遇到很多挑戰,從與日本之間的釣魚島主權爭端,到與菲律賓和越南之間發生的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等。在這些外交矛盾或衝突中,中國國內表現出激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共政府對外也表現出強硬而不予讓步的姿態。

魯特瓦克認為,從中看出中國從政府高層到公眾輿論,都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個在經濟和國際地位上崛起的大國,她在外交和國際事務中應表現出的、能夠控制和解決矛盾與衝突的能力,而不是一個勁兒地展示自己的力量。

魯特瓦克說,多數中國輿論沒有意識到,如果在軍事力量上做抗衡,中共的軍事力量不敵日本或美國。如果讓兩國的海軍對抗,日本海軍可以很快擊沉中共的軍艦。

「中共只是表現出‘強硬’而已,多數不會採取行動」

對於如何改變各方在釣魚島和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的緊張局面,魯特瓦克認為中共應做出改變,由一味的對抗和強硬轉向談判與對話,通過談判去影響對方。他說事實證明,中共的強硬並沒有改變日本和菲律賓的態度,而日本的態度也更強硬,菲律賓轉向美國尋求更多支持。

魯特瓦克還指出,雖然表現出強硬,但中共外交部的態度和公開發表的意見,不足以讓外界過分在意,因為很多時候,那只是中共表現出的「強硬」而已,多數不會採取行動。

他說,正如自己認識的一位就職於中共外交機構的女官員,這是一位在日常工作中舉止非常優雅的女士。但當她代表外交機構對外發言時,表現得卻霸氣十足,判若兩人,令他吃驚。後來,這位女士告訴他,不必在意她發言時的表現,那只是一項工作而已。

魯特瓦克認為,目前從整體上看,中共缺乏宏觀戰略。

在座的的另一位發言人、CSIS高級顧問及中國研究部主任約翰遜(Christopher Johnson)認為,中共的新領導層可能在未來會制定新的外交戰略。

「中國民意:憤怒的情緒增多」

魯特瓦克早在1976年就到過中國,之後隨著中國對世界的開放,他多次到訪中國。他說自己對中國和中國人有著一份美好的情感,儘管他對經濟上崛起後的中共當局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的做法並不十分認同。

根據自己對中國的觀察,他發現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開始做更多的思考,持有更多不同的意見,希望能更自由地表達自己,包括很多時候自己感受到的憤怒與不滿。為何從貧窮走向富裕之後,人們卻表現出了更多的憤怒?魯特瓦克說,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一個過程。 政府不需要對此感到過分擔憂或進行壓制,而應給予民眾表達情緒的渠道。

魯特瓦克(Edward Luttwak)現年70歲,1942年出生在羅馬尼亞的一個猶太家庭,在意大利和英國長大。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和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5年成為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2008年起任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高級顧問。精通英、法、希伯來、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多種語言,擅長寫作和政策研究。

他曾先後為美國政府多個重要部門擔任顧問,包括國防部長辦公室、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美國海軍、陸軍和空軍機構。他還為日本財政部做過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