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從古人的誠實互信說起

宋代的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同學一首別子固〉,內容是講:江南有一位賢人,姓曾名鞏,字子固。他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並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賢人,姓孫名侔,字正之,他也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

這兩位賢人,不曾互相往來,不曾互相交談,也沒有互相贈送過禮品。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是相同的嗎?我注意考察他們的言行,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竟是多麼少呀!應該說,這是他們學習聖人的結果。學習聖人,那麼他們的老師和朋友,也必定是學習聖人的人。聖人的言行,難道會有兩樣的嗎?他們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話。於是我知道:被人們認為是賢人的人,他們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堅決不會猜疑。子固寫了一篇〈懷友〉贈給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幫助,以便達到中庸(過世做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意思)的標準,才肯甘休。正之也經常這樣說過。

駕著車子穩步前進,輾過中庸的門庭,而進入內室,除了這兩位賢人,還能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達到中庸的境地,但也願意跟在他們左右奔走。在他們的幫助下前進,大概能夠達到步入中庸之境的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職守,由於個人私事的牽掛,我們之間,不能夠經常相聚,作〈同學一首別子固〉,用來互相告誡,並且互相慰勉。

以上是古人談互相信任的可貴。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為美德,它是建立在大家、至少是雙方都誠實的基礎上的。

另外,筆者還看到一篇文章〈遵循「相信你」的原則〉,現在也介紹如下:美國人遵循「相信你」的原則。

在美國,我(該文作者自稱,以下同此)常去圖書館借書,看到好的章節,我會去複印,之後在計算複印費用時,圖書館管理員都會問一句:「多少頁?」我報個數字後,管理員不會來點頁數,只是按我報的頁數收款。

美國的各大商場裏,在規定的時間內,賣出去的貨物是可以退款的,包括衣服、玩具、電腦等。我家院子裏,長了幾株小樹,歪歪扭扭的,想修整一下。我去「家裝超市」買了一把鋸子,不想一使勁,樹幹沒斷,鋸子倒先斷了。我把鋸子拿到家裝超市,想問個緣由。

那位管理員,瞭解情況後告訴我,樹幹太粗,我買的鋸子尺寸不對。不過,他還是二話沒說,就給我退了買鋸子的款。

當然,「相信你」的原則中,也是有原則的,得有說法,而且這個「說法」,要說得過去。

2008年夏天,我去紐約曼哈頓辦事,就遇到一例。

我家住在新澤西州北部,那是緊挨著紐約市的一個州,開車也就l5分鐘。美國的路規、交通規則,多是由州裏設定的,如高速公路的車速。而紐約市是最大的一個都市,又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所以,市裏訂的交規,又有它的特別之處。

我常去曼哈頓,對這裏交規應當是很熟的,但熟悉不等於習慣,遇到事情還是容易犯錯的。交規之一,就是遇到紅燈能否右拐。在新澤西州是可以的,到了紐約市,則行不通。

那天,我由78號高速,下了華盛頓大橋,到了曼哈頓市區,一過橋,就是一個紅燈,我看了看左方,沒有車子,就向右拐去。不想,車後的警車隨後就響起了呼叫器,一閃一閃的警燈,示意我停車。

我把車停到路邊的一個停車場內。警官走到我的車窗前,向我索取了駕駛證。

「你知道你做錯了什麼嗎?」這位警官問我。

「我不知道。」我心裏略知一二,但不能確定。

「這兒見紅燈車,不能右拐。」警官看了我的駕照,鄭重地告訴我,「我知道你住在新澤西州,遇紅燈右拐在新澤西州是可以的,但在紐約市是違法的。」隨即,警官給了我200美元的罰單。

在此時,我的任何解釋和爭辯,都是無濟於事的。但一橋之隔,十來分鐘的路程,交規就變了,實在難以使人心服。我決定打一場官司。

五天後,我陳述了拒付罰金的理由,寄給了交通管理處。隨後,我收到了法院的傳票,通知了開庭的日期、地點和開庭所需的個人資料。

這是個小案,坐席上的人寥寥無幾,執勤的員警準時到場。

法官向我詢問了事由,問我:「你在新澤西州住了多長時間?」

「20年。」我坦然回答。

「在這20年中,你去過曼哈頓沒有?」

「去過。」

「大約去過多少次?」

「大約有20來次。」我粗略計算著。

「20個來回,你仍然不知道紐約市的交通規則?」

「我不知道有紅燈時,不能右拐的交規差異。」我陳述說。

「這是不應該的,希望你這次記住。」法官以嚴厲的語言,以提醒的方式,做了最後結論。

我敗訴了。

事後,一位中國同事告訴我,他也遇到過相似的事情。只是在法庭上,他堅持說,這是他第一次到紐約市,當然也不知道紐約市的交通規則。為此,法官相信了他,這位同事得以勝訴。

言語中,這位同事不時流露出得意的神色。當然,他說了假話,法官相信了他。

不過,如果人人都說謊話,還會有「相信你」的原則嗎?事後,我卻這樣問自己,答案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相信你」的原則,只有在絕大多數人都是誠實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施。

(文章在2010/02/23發表。筆者下載引用時,卻未發現作者姓名,可能下載時出了錯,特向作者道歉,對不起,乞諒!)

※ ※ ※

面對古代的聖人賢者,面對列祖列宗,我們應該誠實互信;面對全世界的朋友,我們應該互信誠實。神目如電,切莫自欺人。

正是:

樹無土不立,

枝無花不麗,

魚無水不活,

人無信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