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路透:大陸銀行騙中央 把國企假扮成民企

【大紀元2013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北京把資金從國營巨頭轉向小企業以幫助推動經濟轉型的策略,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麼成功。路透社11月19日報導說,按照北京的命令,銀行已經增加對中小企業的借貸。但是銀行發現了一些漏洞,允許它們借貸給國營企業和一些屬於地方政府的機構,加劇了金融領域面臨的風險而不是緩解它們。

路透社報導,這些因素凸顯了中共試圖改革它的金融市場同時保持國家主導角色所面臨的掙扎。這是中共60點改革方案強調的一種組合。一些借貸甚至流向房地產,而這個市場是北京試圖冷卻的。

「儘管許多年來各級政府試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努力,還是沒有實質性改善。」溫州城市學院金融系主任葉西溪說。「實際上,最近幾年,有惡化的跡象。」

中小企業佔據中國產出的70% 銀行不願貸款給民企

不同監管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定義標準不同。比如,中國銀行監管機構說,它們指的是資產小於1,000萬元或者年銷售小於3,000萬元的公司。

然而,經濟學家估計它們佔據中國產出的70%,並且製造了80%的就業,因此許多改革者說,是這些公司,而不是中國龐大但是低效的國營公司,應該領導中國未來的經濟。

北京需要靈活的,創新的並且專注於針對國內消費者服務的公司來引領經濟脫離目前的信貸密集的國家驅動的模式。

在創業的溫州,一個有9百萬人口的海濱城市,小企業們在掙扎著獲得貸款,因為銀行對借貸給它們持謹慎態度。

「貸款的需求很大,但是對於大量借款人,銀行不願意借貸。」溫州私營借貸服務中心總經理徐志謙說。「他們認為風險太大。」

在全國來說,官方數據顯示,按照上級命令,對中小企業的借貸已經增加,但是仍然只佔據所有貸款的五分之一,跟這個領域的經濟產出相比比例太小。

銀行把國企假扮成民企

路透社報導說,銀行方面認為,借貸給小企業是銀行家的噩夢:它們難以評估,資產少,經濟風向轉變的時候迅速翻船。

北京已經命令國營銀行借貸給較小企業,但是銀行家說,有漏洞允許它們通過借貸給國家支持的實體來達到配額。

解決方法是,使用不同會計技巧來把給國營企業的貸款掩飾為給中小企業的貸款,比如發放貸款給小的子公司或幫助國有企業把錢付給供應商。

「我們是國家所有的。公司是國家所有的。其實我們的關係就好像兄弟。」交通銀行一名貸款官員說。「這是為甚麼中小企業從國營銀行得不到融資。不是因為他們好或者不好。我們歧視它們是因為他們不是我們的兄弟。」

另外一個國營銀行貸款官員說,銀行依賴於抵押而不是評估風險來發放貸款。缺乏評估風險的能力阻礙許多銀行借貸給小企業。

小銀行借錢給小國企

路透社報導說,不像更市場化的經濟體,在中國,中小企業不是私營企業,效率或創新的同義詞,許多中國小企業是屬於地方政府,並且在產能過剩的領域裡運行,比如太陽能電池,造船業和鋼鐵行業。

所以即使這些公司負債纍纍並且面臨黯淡的業務前景,銀行將仍然發放貸款給它們,因為它們知道,最終納稅人會買單。甚至地方政府融資工具也被定義為中小企業,J資本研究主管安妮楊(Anne Stevenson-Yang)說。

安妮楊舉例說,在中共對付全球金融風險的時候,地方政府建立一種融資工具以便於爆炸性的貸款。

安妮楊說,許多小型銀行沒有資格貸款給大型國有企業,因而轉向借貸給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中小企業協會。但是這些資金極少抵達真正創新小企業手中。

「一般來說,協會不會轉送這些貸款給小企業,而是以更高的利息借給開發商或其他誘人的目標。」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