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神敬佛與惜緣(下)

作者 :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柳宗元與文暢等一些嚴謹持身、品德高尚的修行人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謝安石、王羲之、鮑照等人的「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他被貶時常常寄居在寺廟,時常與僧人們一起參禪悟道,談玄說佛,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斷地昇華,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反映出來,如在山水詩中體現的「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

他在遊西山時寫道:「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在遊覽小丘時,他寫到「清泠之狀與目謀,瀴瀴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其寧靜淡遠的心境與自然達到了純然合一。他所吟詠的對像中,無論是「窈窕凌清霜」的紅蕉,還是「勁色不改舊」的青松,無論是「晚歲有餘芳」的桔柚,還是「蓊鬱有華枝」的新竹,都有著同詩人同樣美好的品質,都是詩人追求真理和秉正而行的品格的寫照。

歐陽修是北宋時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他四歲喪父,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以荻畫地,教他識字。歐陽修勤讀儒書,二十四歲考中進士,為官四十多年,官聲清廉,愛民如子。他堅持正義,在慶歷新政中,因杜衍、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因觸怒權貴被相繼罷官,他寫了《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為杜、范等人據理申訴而遭貶謫。

他任地方官時,施行「寬簡之政」和仁政愛民之策,使當地政通人和,贏得了百姓的讚譽。他提出「文者以明道」,提倡簡練,平易自然的文風,對宋代和後代文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北宋文壇的領袖。他識才惜才,盡力提攜後俊,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都是由他舉薦而聞名的。

當時宋仁宗崇信神佛,契嵩禪師因自幼修行,道心堅定,經書章句無所不通,深得宋仁宗的讚賞。歐陽修認為儒、道的道理是最正確的,因此只擁護儒、道學說,對佛家道理予以排斥。契嵩禪師於是針對時弊,加以辯正,指明佛家講「慈悲普度」,教人向善,儒、道、釋三家思想皆有濟世之功。

當歐陽修看到禪師的文章後被折服,完全改變以往錯誤的觀念,說:「我不曾深看佛書,連一本佛經都未明其義理,有甚麼資格談佛法?」於是整裝端肅去拜見契嵩禪師,向其謝罪說:「余誠不知天地之廣大,不知佛法之奧妙,更不知佛之為聖者,今完全醒悟矣!」此後,歐陽修經常到名山寶剎去參訪。

有一次到廬山拜謁祖印禪師,禪師親切慈悲的向他開示佛家道理,講了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緣關係的和善惡必報的法則。歐陽修「畢恭畢敬,聳聽忘倦,至夜分不能已,遲回逾旬不忍去」。他此後篤信佛法,無論後來身為宰相還是晚年歸隱,都堅持誦佛念經,修持心性,自號六一居士,並經常行文勸善,弘揚佛理,使很多文人士大夫走上了修煉之路,使更多人敬佛、向善。

正是憑著傳統的信仰和正信,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至今。正是對神佛的敬仰,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們才會在內心約束自己,昇華道德境界,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中國人常常講「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歷朝明君都是敬天愛民、順天治國的;而君王所展現的仁者胸懷也能感天動地,澤被蒼生,這正印證了「仁者無敵」這句話。
  • 說起無神論,人們一定會聯想到中共文革期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否定和批判。以邪靈崇尚的「無神論」為前鋒,肆虐毀壞神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致使人倫道德陷入空前危難,人際關係遭到扭曲和割裂,傳統的價值觀念也被生生的剝奪抽裂。這一以「無神論」煽誘的文化革命,破壞的慘烈程度,令海內外仁人志士悲傷感凄,慘不忍睹。
  • 如第五章所述,文明陵替,禍起二端,一為科學之邪變,二為共產邪靈之為禍。彼於文明之變亂,直斷信仰中脈,動搖神傳根基,致三百年間人世渾渾,頹墮如崩,有大力者無智,有大智者無力,有知其然而然者,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已矣哉,神傳文明懸如一線,扭轉乾坤大命惟誰?二十世紀末,法輪大法橫空出世,與救世傳說合契若神,此於第六章已述及,故茲不贅,本章所著眼者,乃於現實中,法輪大法於文明變亂兩大禍端之撥亂反正。
  • 冬天,是一個隱忍的季節,她睿智而理性的為人們演繹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內涵,她將熱情埋藏至深,只為迎來下一個季節的盎然春意。
  • 人生中有善緣就會有惡緣,如果謙恭低調的去善解惡緣,那人生中的惡緣就會逐漸減少,未來的人生必定逐步走向光明。然而,當人出於自私的觀念保護自己時,往往很難控制自己的心緒,對攻擊、欺騙自己的人大多會採用以暴制暴、以惡制惡的方式去回擊,這樣回應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惡緣得不到善解,將來說不定還有拔拳相向的隱憂。
  • 提起古代,我們現代人大多會認為那是一個很封建、傳統,生活節奏又很緩慢的古老時期。而且古代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非常迷信神鬼、占卜之事。以致,我們一提到鬼神,現代人大多會認為那是古人的豐富想像而已。
  • 有一天,我用自製的臘肉炒了一盤臘肉炒菜苔,這是湖北地區非常普通也很常見的一道家常菜,雖然用的是去年醃漬的臘肉,但是女兒吃後還是問我:「媽媽,為甚麼只有臘肉才有這種特殊的臘肉香味呢?」
  • 唐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唐太宗「柔懷萬國」,貞觀之治為鄰近列國所仰慕。由於唐代具有對各種文化藝術兼容並蓄的非凡氣度,儒、釋、道「三教」並立,詩文、樂舞、書法、繪畫以及文論莫不昌盛。唐代的繪畫作為盛唐氣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筆,繪畫名家輩出,見於史冊者就達二百餘人。
  • 德高望重是個很普通的詞,品評人物時常用,今天忽然想起,為甚麼非要是德高望重呢?而不是權高望重?錢多望重?才高望重?當然,這就是中國神傳文化最基本的地方,重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