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路透社:政治無能 中共不敢讓低效企業倒閉

【大紀元2013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尚德電力公司將獲得政府1.5億美元的救助,可能標誌著無錫市政府暫時的勝利,它掙扎著維持這個城市最大的僱主不要沉沒。但是路透社評論說,它凸顯了中共改革策略一個奇異的弱點:不敢允許低效企業倒閉的根深蒂固的政治無能。

政府救助尚德電力

路透社10月31日報導說,隨著中共領導人準備在11月中旬召開一個關鍵的將為未來十年建立政策框架的經濟改革會議,對付廣泛的工業產能過剩應該主要議題之一。

十月份國務院發佈的一份計劃說,它將禁止新項目並更多依賴市場機制來控制過度投資。

為了做到這點,它必須克服像無錫市這樣的地方政府的衝動,無錫市政府的投資機構週三提交了一份意向書,將投資1.5億美元到尚德電力中國子公司並重組公司。尚德已經負債17.6億美元。

「雖然這代表了一點點前行的進展,但它對長期投資者不足以提供任何安慰。」 晨星公司的分析師Stephen Simko在研究報告中說。「尚德仍然是一個有毒的名字。」

這個協議將留給外國投資者聊勝於無的所得,也會保證尚德僱員不會斷薪。

這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情形—雖然紐約上市的尚德電力三月份海外債券違約,但中共從未允許一個正式的企業債券在國內違約。

拯救不局限於大型上市公司諸如尚德和江西賽維(LDK)太陽能,而是延伸到對宏觀經濟並不重要的無名小卒比如化纖製造商山東海龍,超日太陽能科技,宜昌三峽全通塗鍍板。

對付產能過剩缺乏政治支持

路透社引述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濱說, 「對付產能過剩沒有政治支持。」

這種缺乏意願造成中國的企業債務水平上升,朱海濱估計現在它達到GDP的125%。

經濟學家說,中國產能過剩的大部份不是市場失敗的結果,而是中共地方政客唯我獨尊的野心所致。

大多數受影響的行業都直接或間接跟北京在上一個經濟計劃當中劃定為「戰略性」的行業有關,包括清潔能源,鋼鐵和造船業。

行政干預

路透社報導說,中共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九月份在一個會議上說,「行政干預」行業是產能過剩最大的一個原因,並說在土地分配等領域的優惠政策扭曲了市場並製造了不公平競爭。

北京給予「戰略性行業」的補貼和保護破壞了跟貿易夥伴的關係,後者常常指責中國公司傾銷產品到外國市場來打壓競爭對手。

這個政策在國內也製造了出售同類產品的不同公司之間破壞性的價格戰,所有這些公司都因為受到他們各自地方政府的保護而免於破產。

比如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地方政府迅速認定,組裝太陽能電池板是低技術含量和勞動密集型,使得它容易啟動工廠並創造當地就業。

「每一個地方政府都雄心勃勃的建立他們自己的王國。」匯豐銀行中國研究部門負責人張志明說。張志明認為,北京需要遏制地方政府過度投資,指出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現在超過日本的七倍,產出超過十個國家加起來的總和。

平衡經濟利益和政治風險

路透社報導說,但是北京不得不平衡經濟利益和全國大規模裁員將帶來的政治風險。

「由於北京渴望穩定,你不能太突然的縮減這個。」張志明說。「如果你強制合併,人們將被裁員,地方經濟將受到打擊。」

工業信息技術部已經命令19個行業減少產能,但是似乎這個命令伴隨著指導說,這樣做的同時不要裁員。

航空公司合併

路透社報導說,中國航空公司被以改善服務的名義命令進行合併。航空業盈利受到小型市或省級參與者的破壞,後者只能通過殘酷的價格戰來競爭。

但是中央直屬的某航空公司一個消息來源說,通過大手筆收購進行的重組更多是為了減少競爭,而不是提高成本效益。

「我們被告知,我們必須收購小型航空公司,但是它是基於『買一送一』的方式:如果我們收購了一個好的航空公司,我們也必須收購一個不好的。」消息來源說。

消息來源說,收購航空公司被命令導入目標航空公司的整個職員並維持他們的薪資水平。如果進入的經理獲得比內部經理更高的薪資,那麼內部經理將相應提高薪資追平。

偷偷摸摸的救助

路透社報導說,面對疲軟的全球需求,造船業是繼續遭受產能過剩的另外一個行業。但是要求地方政府關閉空閒的造船廠也存在強大的阻力。

八月份,北京採取行動提高對造船公司的借貸標準,以試圖餓死弱者,國內媒體報導,有一批小型造船廠已經破產。

但是打壓沒有持續很久,現在北京已經宣佈計劃要補貼「綠色造船」,一些行業觀察者解讀它是另一輪偷偷摸摸救助的代碼,其將允許疲弱的造船廠把自己更名為「綠色」以繼續得到政府支持。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