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善弭平霸凌 讓孩子更受歡迎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安柏編譯報導)嶄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佳節假期總容易喚起人們的善心。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越和善的孩子,生活過得越快樂,也更受同儕的歡迎;同時,一個簡單的、善意的舉動,可幫助孩子減少霸凌的侵害。

據生活科學網站(Live Science)報導,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善良、受人喜愛。過去的研究顯示這些目標之間,似乎是能夠互相相容的。快樂和善行之間,顯然有著密切的關聯:快樂的人不僅常做好事,而且愈做幸福感愈多。

依據這些先前的研究,科學家對加拿大溫哥華地區超過400位9至12歲的孩童,展開首次長期性的研究,分析善行對孩童的影響。

他們將孩子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在老師的要求下,記下他們曾拜訪過的、令他們愉悅的地方,如遊樂場、棒球場、購物中心或奶奶家等;另一組則被要求表現出善意的行動,如與人分享午餐,或在媽媽為工作備感壓力時,給她一個擁抱。

這些孩童必須報告自己的快樂程度,並且提出希望和班上的哪位同學一起同組活動。4個星期後,兩組的孩童都認為自己過得更加快樂,但表現善行的這組孩童認為自己比以前更能被同儕所接受,因為別的孩子大多希望與他們一起從事活動。

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發展心理學者史加奈-雷秋(Kimberly Schonert-Reichl)表示:「我們給予這些孩子許多善行的例子,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善待別人。就這樣一個簡單的介入,不僅讓孩子更快樂,在整個班上的相處也更加融洽。」

她同時指出,孩童霸凌的行為通常在4至5年級時有增加之勢。藉由老師如此簡短地、經常性地要求孩子思考如何善待周邊的人,可以幫助這個年齡層的兒童與同學和睦相處,增加班級認同感,減少霸凌與嘲弄的行為發生。因為提高同儕的接受度,是預防霸凌的關鍵。

(責任編輯:陳俊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記得我四年級時,媽媽帶我去看電影,我們買完爆米花要入場時,突然,有一位小弟弟抓著我說:「找媽媽。」我說:「你媽媽在哪裡?」他說:「不知道。」我又問:「你媽媽的手機號碼呢?」說著說著,小弟弟突然緊張的留下眼淚。
  • 【大紀元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編譯) 您知道嗎,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多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可以使您更加快樂。這項研究結果無疑是激勵人們為他人做好事的最佳理由。
  •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芝加哥十四日路透電)助人確實為快樂之本。美國科學家今天指出,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錢被用於慈善等好事時,腦中主管食物和性滿足的部分快樂中樞會受到刺激,引發愉悅感。
  • (大紀元記者張茹墨爾本報導)7月3日和4日兩天,在墨爾本市中心京寶大酒樓舉辦了海外中文教師研習會,來自墨爾本14所教授正體漢字的學校老師們齊聚一堂,共同切磋中文教學上的心得,從台灣遠道而來的兩位講師王幼華老師和趙家誌校長對大家進行了內容豐富的講座,包括海外華語教學的五大難題,傳統正體字的基本部首與教學設計、教具製作和班級經營等。
  • 【大紀元8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十八日電)「校園快樂幫」最近參與「十全十美」公益活動棚拍,十人各自捐出心愛的收藏品,九月份起在奇摩拍賣供歌迷競標,所得將全數捐給陽光基金會。眾人為了衝高標價各出奇招,捐出心愛鴨舌帽的艾鈞偉竟表示,這頂帽子他大學戴了兩年沒洗過,還有濃厚的味道,有興趣的粉絲可以考慮。
  • (大紀元記者時曉琳編譯報導)最近一項新調查指出,樂於捐助朋友和熱心於慈善事業的人們,他們的幸福指數要比那些只花錢在自己身上的人要高。
  • 教育有塑造人民的價值觀、建構習慣與培養技術等等的功能,換句話說「辦了什麼樣的教育等於打造什麼樣的國家。」而在第一線從事工作教育的老師們則毫無疑問的肩負著如此的重責大任與無比的榮耀。因此不論在師資培育或教師研習中讓老師擁有能快樂幸福的知識、態度、行動力與環境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件,而當個個都是阿善師的時候相信也讓現今越趨緊張的教育環境能夠芬芳怡人、百花齊放了。
  • 管教的過程是教育,管教的目的也是教育。懂得善用正向思維與方法,方能減少管教的衝突與傷害;智慧地正向管教,才能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與習慣;也唯有正向管教的父母、師長,才有真正快樂成長與學習的孩童。
  • 享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的永久認養人鄭瑞全,一行善就持續30年。他認為,做好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樂,而且可以使家庭和諧、平安。
  • 6月3日,世界首富、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奧斯陸劇院的一個會議上說,億萬富翁們應該捐贈大部份財產用於慈善事業,他們將會從中獲得快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