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紐時:空污難忍 廣州新車上牌刪一半

【大紀元2012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貴遠編譯報導)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之一、廣州這個大都市最近公佈將執行限制汽車上牌的政策,實行車牌拍賣和搖號抽牌,預計將把新車上路數量消減大約一半。

《紐約時報》報導,作為中國的第三大的城市,廣州的這個舉措是中國一些大城市發起的生活質量優先短期經濟增長的一系列舉措中最嚴格的,相較之下,中共中央對這些舉措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行動緩慢。

這些措施有可能幫助中國減輕臭名昭著的空氣和水污染,減少長期保健費用,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性地健康增長。但是,這是以短期發展受挫為代價的,經濟學家們說,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已經開始關注中國經濟增長急速放緩。

廣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陳浩鈿說:「當然,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增長有所放緩,這是為了所有公民更健康,是絕對值得的。」

中國東部地區的南京和杭州開始要求消費者使用更清潔的汽油和柴油。從中國東南部的海濱城市東莞和深圳,中部的無錫和蘇州,到北部的北京,這些城市正在遷出污染嚴重的工廠。在有關汽車排放的規定還不是那麼嚴格的時候,中國西北地區的西安和烏魯木齊就禁行和報廢2005年之前生產的汽車。

香港絲路諮詢公司(Silk Road Associates)的總經理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說:「最終達成的共識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面對公眾要求解決交通擁堵和污染的壓力,中共各地方政府已派出代表團到廣州參觀。北京的一位為交通政策制定者擔任高級顧問的安鋒說,因為擔心影響到汽車行業的發展,北京中央政府叫停進一步對車輛的限制。他說:「這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種爭鬥。」

北京市政府在去年初開始限制新車牌的發放,當時經濟有過熱的危險,在目前的經濟衰退時,廣州是全國第一個實行限牌的城市。面對交通不暢的不滿,在過去的幾年中廣州市在修建大型公園和著名的歌劇院的同時,也建造了龐大的地鐵系統。

當地政府的舉措並不是中國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一年前,當局為成功遏制通脹,對信貸進行了限制,造成許多中小型企業的信貸短缺。其他廣泛的經濟問題積重難返。這些問題包括工業產能過剩和許多國有企業的壟斷性控制,以及貸款的低效率分配。

經濟學家說,現在企業承受的行政負擔越來越重,增加了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香港經綸全球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 in Hong Kong)的研究總監肖耿說:「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經濟放緩很可能是一個趨勢,而不是一個短期的循環。」

香港工業總會副會長劉展灝說,排污工廠被遷出日益富裕的中國東南部城市,中國西部和北部的貧困城市也拒絕接收,除非他們系統安裝昂貴設備來控制排污。他說:「沒有跡象表明這些費用會因為市場疲軟而下降。」

中國的一些高管抱怨管理成本上升,特別是地方上的新法規與工資上漲湊在一起。商界的批評人士表示,在經濟放緩的時刻,背離中國過去30年為了繁榮肆無忌憚的發展,時機選的不太恰當。

而地方政府的舉措可能會制約短期增長,這些都屬於宏觀轉型的一部分。中國不再僅僅是一個名義上是共產主義、實際奉行資本主義原始形式的發展中經濟體,它正在成為一個現代化、工業化經濟體,其領導人必須越來越多地聽取市民的意見,尋求經濟增長與環境、社會福利等諸多問題的平衡。

問題是:中國將承受多大經濟增長放緩和成本上升的陣痛,以實現一個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

公眾環境政策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主任馬軍說,去年大連、什邡和啟東等城市發生對污染工廠的抗議示威後,地方官員們更加注重環境問題。被當地和全國民眾口誅筆伐後,上述城市的官員都妥協了,同意停止在建的涉及污染的工程,或將其徹底關閉。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北京代表處的資深律師布倫南說,她在中國歷練30年,去年看到了變化,市政官員不再力抗要求解決污染問題的壓力,開始到她的辦公室來諮詢。

然而,新政策會帶來多大的環境效益,目前還難以估測。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大氣研究中心主任劉啟漢說,一串颱風過境,給中國今年夏天空氣質量指標與往年的比較增加了難度。廣州的多種污染物的排放量在2007年和2008年達到高峰,由於經濟增長疲軟,污染物排放在2009年和2010年有所下降,2011年隨著增長回復,污染物排放量又開始上升,但沒有達到2008年的水平。

劉先生說,每美元的經濟產出伴隨的污染明顯下降。因其在酸雨中所起的作用,二氧化硫在中國環境污染中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全中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經減少,廣州地區尤為明顯。

地方政府的財政依賴出售和租賃土地給業者可能政府面對企業時底氣不足。但市政府還擁有自己的許多企業,這些企業對類似車牌限制這樣的政府政策的挑戰會有所顧忌。對此,陳浩鈿說:「汽車公司歸政府所有,他們必須服從政府。」他補充說:「如果沒有健康保證,國內生產總值(GDP)再高有什麼用?」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