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娜退役願望 成為有職業操守的記者

【大紀元2012年09月11日訊】日前,在李娜自傳的簽售儀式上,她簡單回應了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說自己「情緒起伏因教育缺失」的言論。同時,李娜堅定地表示:「退役後,我想當一名真正有職業操守的體育記者,我不會為了獲取頭版頭條就刻意誘導或是曲解運動員,永遠不會。」這句話也寫在了她的自傳當中。

《華商報》對此報導,「金花一姐」轉行當體育記者是否可行?「仔細分析後,認為問題不大!甚至,我們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試想,體育記者李娜採訪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這樣的場景將多麼有趣。」

科班出身,不缺理論

也許是厭煩了媒體的狂轟亂炸以及有些報導的斷章取義,李娜表示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具有職業操守的體育記者,並堅信流言止於智者。其實,這樣的想法早在李娜2002年短暫退役時就有,當時,李娜選擇進入武漢華中科技大學讀書,攻讀的就是新聞學專業。因為自己總是和記者打交道,李娜很早就想瞭解記者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

在李娜讀書的這兩年,不同於很多著名運動員的「掛名進修」,而是教室、宿舍、球場、食堂四點一線,完全真實的大學生活。所以說李娜成為一個體育記者的前提條件絕對不差,算得上新聞專業科班出身,理應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我不在意報導誤解我的意思,我學新聞的,知道甚麼樣的標題可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李娜在去年法網奪冠後新聞發佈會上簡單的一句話,就已經凸顯記者職業素養。

精通英語,適合出差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運動員來說,英語絕對是個老大難。而對於絕大多數體育記者而言,何嚐不是這樣,中國的體育記者中英語好的並不多,能不需要翻譯獨自完成出國採訪的體育記者更是屈指可數。但是李娜恰恰相反,每年20來站的WTA巡迴賽讓李娜成為「職業飛人」的同時,也讓李娜變得更為獨立,沒有國家隊管家式的服務,環球旅行的吃住行都需要自己打理。如今,李娜可以自如地用英語交談,在賽後採訪中的妙語連珠常常令人驚嘆。正是因為如此,娜姐的國際范是國內運動員中所罕見的,甚至還有著 「國際娜」的綽號。

人脈眾多,絕對專業

在體育圈,誰的人脈廣,誰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有機會採訪明星,寫出好稿子。試想一下,李娜要是當了體育記者,國內的體育明星應該都會配合「娜姐」的工作,論名氣,李娜比他們更大,能被「娜姐」採訪是求之不得的。若採訪網球領域,「娜姐」就更是如魚得水了,中國網球的小師弟、師妹們,無一不把李娜當做自己的目標和榜樣,而那些國外的大腕們,也大都是曾與李娜在職業賽事中頻頻碰面的老對手、老朋友,見到「李記者」自然是無話不談。

我們能想到李娜轉行當體育記者的前景,別人不瞭解的球員更衣室、別人望塵莫及的球星派對,在李娜眼裡可是駕輕就熟,「娜姐」的報導,絕對能帶給讀者鮮為人知的另一面,肯定也不乏獨家報導。李娜分析類報導也值得期待,作為能拿到大滿貫冠軍的球員,她寫的專業性、技術性的網球報導,廣大讀者絕對不用擔心會出錯。

感同身受,換位思考

李娜曾經自解有時回答媒體提問時的無奈,「其實有的問題,可能每次新聞發佈會都會去回答,有的問題我可能回答了一百遍,一千遍,但還是必須回答一樣的答案,如果有一次不一樣,可能就會給記者朋友們無限的自由發揮空間。」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被採訪經歷和經驗,作為球員,李娜在接受採訪時就已經把回答記者問題的技巧爛熟於心。因此,一旦換位思考,當了體育記者的李娜肯定更清楚如何去挖掘運動員的內心世界,她知道哪些問題該問或不該問;她知道如何把握運動員的心態與情緒;同樣,作為記者她更容易與運動員進行溝通,畢竟她們有過共同的經歷。

況且,李娜表示絕對不會為了頭條去歪曲理解被採訪者,或者誇大其辭,李娜做體育記者就是為了還原運動員真實的一面。有了這樣的工作理念,「李記者」那些感同身受的報導,一定更能打動人心。

氣場強大,無懼壓力

有比賽的地方,記者就得寫出報導,搶到採訪。在爭分奪秒的新聞戰中,記者(特別是體育記者)這個職業承受的壓力非常大。作為網球運動員,李娜面對過無數對手,她早已學會了隨機應變;作為冠軍,李娜見慣了大場面,她早已學會了處變不驚,能夠在羅蘭加洛斯中央球場黑壓壓的觀眾面前捧得法網女單冠軍獎盃,李娜的大心臟可見一斑。

作為體育記者,雖然不用站在球場上與對手對抗,但是也要在採訪中HOLD住全場,不管採訪多大的明星,都要從容不迫、不卑不亢。此外,做記者必須保持好心態,看看每篇稿子後面的跟帖就知道,有無數人會讚揚你,也會有人質疑你甚至是謾罵,如果沒有堅強的神經,每天都將活在大喜大悲之中。不過,對於李娜來說,她從來都不懼外界的褒貶,只求做好自己,擁有這樣的信念,「娜姐」將來也能做好稿子。

挑戰不小

不過,報導也認為,李娜當專業記者,挑戰也不小。第一,時間不等人,轉行要抓緊。李娜曾表示,自己已經進入職業生涯末期,能夠健康的打球就是最大的期望。體育記者與運動員一樣,也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如果你不再年輕,怎麼能適應長期的出差、熬夜。體育記者本就陽盛陰衰,一般情況下,過了35歲還在一線採訪的女體育記者可謂鳳毛麟角,別說體力跟不上,就是看著一群20出頭的姑娘小伙與自己競爭,心理上也承受不了。而且李娜曾說過,退役後就想當媽媽,從準備懷孕到生子再到復出工作,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因此,留給李娜轉行當體育記者的時間真是不等人。

第二,收入將劇減,心理落差大。李娜征戰網壇已十餘年,通過比賽賺到了850萬美元的「巨獎」,折合成人民幣約5400萬。去年法網奪冠後,李娜的代言費更呈現出井噴之勢。僅僅2011年,李娜的廣告收入高達1700萬美元。正因為有著如此巨額的收入,才能支撐李娜團隊每天1萬至1.5萬人民幣的支出。而一旦退役轉行當了體育記者,李娜的收入也將大幅縮水,每個月的薪水未必能承受她現在一天的支出,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所以如果出於愛好,李娜選擇當體育記者絕對可行,但真要把當體育記者當做日後謀生的手段,李娜真得好好考慮了。

第三,缺乏經驗,寫作水平待檢驗。今年7月,李娜的自傳《獨自上場》正式出版面世,李娜自傳的醞釀時間並不算太長,雖然封面上寫著此書為「李娜著」,但是眾所周知,這本書的作者並非李娜,而是由一位擅長人物訪談、情感描寫方面的記者捉刀,通過這本自傳,我們並不能看出李娜自身的寫作水平。一旦轉型當一名體育記者,硬橋硬馬的寫作功底就將是重中之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適應工作節奏,如何在編輯的催促下寫出能夠滿足見報水準的稿子,相信李記者將來會迎來大考驗。

(責任編輯: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