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臉書第一撰稿人辭職 質疑社交媒體破壞傳統生活

【大紀元2012年08月06日訊】 (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凱瑟琳-羅茜(Katherine Losse)離開了她在硅谷的工作,搬到德州西部富有藝術氣息但乾燥炎熱的小城馬爾法(Marfa)居住。她決定在這裡以傳統的方式去社交 – 通過親自與人見面和交談達到彼此的逐步瞭解或成為朋友,而非通過互不謀面的網絡社交來「交友」。

羅茜是臉書的第51位員工並在後來成為CEO扎克伯格的私人撰稿人。她今年36歲,長著一頭長長的黑髮和一雙湛藍的眼睛。當羅茜越來越深入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後,她開始質疑這種網絡交友的時尚,並最終決定離開臉書。

通過自己在工作中所見,羅茜認為,社交媒體的出現令上千萬人在網上相識,但這種網絡社交並不令人滿意,它淡化了人們彼此之間自然的情感、疏遠了朋友間真正的親密友情,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效率。羅茜認為,現在該是人們從新認識技術為人類帶來的利與弊的時候了。她說:「人們對我的辭職可能感到不理解,這很正常。我也感到有點怪,但我們都知道生活中有時充滿焦慮、不安和對未來變數不確定性的擔憂。(我正在經歷這些)」

對於這些不確定性,羅茜的選擇是辭去工作。她兌現了在臉書擁有的股票後,開始擁抱那種古老的筆耕寫作 – 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內心的聲音,把自己的經歷及其蘊含的人生哲學寫成書。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羅茜來到了馬爾法,這片只有兩千人的地區。之前這裡幾乎只有天文學家才來,因為他們可以在此觀測到極少有污染的天空星際。

事業平步青雲 內心卻充滿苦悶和疑惑

羅茜曾經的志向並不是這樣的。在光怪陸離和千變萬化的數字時代,她也想讓好好體驗一把。2004年,她剛剛從霍珀金斯大學取得英語文學碩士學位。那時正值臉書的業務開始急速擴大,從哈佛大學開始到其他名牌大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了臉書。那時羅茜也剛剛認識臉書,並感到臉書比其它網站能為人們帶來更安全的交流方式。

臉書的發展很成功,目前全球已有9億人加入臉書。如果將臉書的用戶看作一個國家的公民,按人口數量計算,臉書王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國了。

儘管臉書在今年五月發行初始股時遇到一些混亂局面,但臉書已經是世界上發展勢頭最迅猛、用戶人數最多的公司。它的大部份潛在收入都來自廣告。

2005年,羅茜正在北加州尋找工作機會。在一次她在臉書網上看到他們的招聘信息,便投去了簡歷。很快她就接到了聘用函,成了公司的第一位客戶服務代表,主要工作是回答用戶的問題及監督用戶在臉書上的活動。

硅谷的文化一向是更注重和嘉獎工程師的工作,作為文學碩士的羅茜似乎在這裡不太會有太大的發展機會。但她的直覺告訴她,自己在這裡將會有不凡的發展機會並將得到豐厚的報酬。

最初,羅茜得到臉書給她的一個萬能密碼,可以使她看到任何一名用戶鍵入臉書的信息。她還可以進入臉書頁面解決技術問題、監督用戶的信息。一次,羅茜在後台為一位用戶在臉書上成功建立了一個反同性戀網頁。在為他設置密碼時,她看到這個人的密碼是「我愛傑森」(Ilovejason),之後羅茜又無意中發現了更多讓她感到吃驚的有關這位用戶的個人信息。

還有一次,羅茜聽說臉書的一些工程師正在蒐羅一個「黑名單」- 即沒有註冊臉書但被其他用戶發現並舉報的人。如果這個人最終註冊了臉書,「黑名單」還是會暗中把這個用戶自己的相關鏈接發給其他用戶。(臉書發言人拒絕對羅茜的這一消息給予評論)

一個網絡涵蓋了全世界



後來的一次經歷更加劇了羅茜對臉書的恐懼。當臉書的一位工程師正在開發能讓用戶上傳視頻的軟件時,他開始自行對自己的朋友,包括羅茜,攝像。當一次羅茜在自己的車內小睡時,朋友給她錄了像,並很快上傳到臉書的內部網頁。幾分鐘後對羅茜小睡的評論就見諸網頁了。

羅茜為此感到非常緊張。她說:「之前,坐在車裡只是我一個人的事。現在坐在車裡成了可以為所有人觀看的一種表演,也就是說我很難找到屬於自己的隱私空間了。」

隨著臉書的發展,羅茜的事業也在騰飛。她幫助臉書進入其他國家的市場、使臉書的文字更加簡潔幹練。之後,她被提升到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成為CEO扎克伯格的私人撰稿人,為扎克伯格在自己的博客中呈現出自信高效的文字風格和信息。

但困擾羅茜的想法依然不斷湧現。當扎克伯格感覺到羅茜的「不對勁」時,他對羅茜說:「我不知道我是否相信你。」這之後,羅茜明確的告訴自己,要麼讓自己完全投入臉書的工作,完全拋棄自己對臉書及社交媒體運作方式的質疑;要麼自己離開公司。很快她決定選擇後者,並很快賣掉了臉書的股份。在她離職前,臉書也給了她一筆豐厚的離職金,足夠她幾年不工作也可衣食無憂。

「人們已經沒有自己的隱私空間」

最讓羅茜擔心的是臉書收集了用戶的大量私人信息。她說:「臉書幾乎涉及了人們所有的隱私空間,可人們幾乎意識不到這點,這是很危險的。」羅茜說這不只是臉書的現象,很多社交媒體都涉及這些蒐集他人隱私的技術。但他們的用戶對自己的個人信息被廣泛公開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卻不知情。

「你無法逃避網絡,但可以管理它」

對羅茜而言,21世紀的數字時代到處充滿了高科技,包括她的寫作也無法脫離現在的技術 – 她也要利用電腦,利用無線網絡傳輸她的作品。要完全杜絕臉書等社交媒體,她認為也有點極端。但她目前不再利用臉書做交友工具,而是用它作為呈現自己的作品,刻畫自己公眾形象的工具。

瞭解到個人信息在社交網絡上的不安全性,她現在更傾向於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甚至親自見面的方式與人交談。

羅茜說:「你無法完全逃避網絡社交。它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應對這些技術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因為我們無法完全拒絕它。」

但有時候,羅茜確實做到了遠離現代的技術。當她開車駛到人口稀少、野花盛開的德州西部曠野,就連馬爾法也被她遠遠的拋在了身後。羅茜將iPhone留在車內,自己獨自一人享受著無價的獨處的空間。

(以上內容摘自《華盛頓郵報》)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