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保健

運動後的疼痛 小心肩峰夾擠症候群

【大紀元2012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臺北報導)運動後常會出現疼痛的感覺,多數人都認為這是運動後的疲勞而不以為意,但如果疼痛感越來越厲害,甚至肩部已經無法舉高,就要趕緊就醫。醫師提醒,小心罹患了「肩峰夾擠症候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醫師林政宜說,肩峰夾擠症候群是指經過肩峰下方通道的肌腱及滑囊組織,因通道空間變小,摩擦到肩峰頂部,進而造成發炎與疼痛。在肩胛骨頂部稱為肩峰的部位與肱骨間會形成一個通道,裡面有滑囊及棘上肌肌腱通過,滑囊功用在於潤滑通道,減少組織間的摩擦,進而減少因摩擦或碰撞夾擠所引起軟組織傷害。

反覆性的傷害會導致旋轉袖肌腱發炎反應,有時發炎情況會導致滑囊發炎腫脹,使得肌腱通道變窄,更容易產生夾擠摩擦,如果加上其他狀況,例如:以前受傷導致不正常組織增生,或因肩胛胸廓關節不穩定使通道空間變小,夾擠問題就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林政宜表示,初期症狀包括手臂接近肩關節處的痠痛感,尤其在手臂舉高時更明顯。手臂向後置放時會有緊繃及痠痛感等,痛點一般在手臂前側,有時甚至會傳到手肘或手腕。後期症狀就會像五十肩,在許多肩關節活動面向都會有緊繃感,更嚴重也有可能真正變成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五十肩。

治療方面,初期目標主要以減緩疼痛為主。可利用冰敷、電療、深層熱療等減低發炎及促進受傷組織癒合,局部注射消炎藥物也是很好的選擇。

他強調,此時的衛教十分重要,許多患者會因為動作時的疼痛,不敢做肩關節的大幅度動作,久而久之反而變成真正的五十肩。所以此時必須衛教患者減少粗重或手臂抬高出力的動作,像是投球、拉單槓等,但不是完全不動,適度慢速且輕量、不引發肩關節疼痛為主的關節活動仍應進行,以減少肩關節囊發生沾粘的機會。

林政宜提醒,等疼痛及發炎症狀降低後,在醫師或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進階的關節活動角度訓練及肌肉力量訓練,恢復正確的肌肉動作模式,避免將來夾擠狀況發生,方能防範於未然,繼續享受運動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