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諾貝爾大師理察‧恩斯特:談大學之責任

【大紀元2012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察‧恩斯特8月1日到中央大學演講。諾貝爾大師展現出普世關懷的精神,強調「世界未來會變得如何,我們有共同的責任。」大學培育未來的領袖,除知識與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子的遠見、道德與責任。

恩斯特教授以「大學:培育未來具責任感和遠見之社會領袖的搖籃」為題,分享他的治學態度與人生哲學。談到中西方科學與哲學的領袖。他說,孔子的思想談的是「智慧」、「同情」與「勇氣」;愛因斯坦則說,「生命要為他人服務才有價值」,兩者談的都是普世價值所在。

他在1958年投入科學研究,致力於核磁共振研究,直至1998年退休,發展出二維核磁共振譜及許多具原創性的研究方法,為物理化學領域帶來蓬勃生機,注入活水。「做中學」是其不二法門,學習是靠不斷嚐試和錯誤累積,他鼓勵青年學子,一旦選定目標,就不要左右搖擺,要有恆心和毅力完成自己的目標。

恩斯特教授提出「T-model」,除了在自身專業領域垂直面向之外,更要有社會關懷和全球視野的水平面向。大學除學術之外,要將服務的面向,延伸至社會、政治和經濟等層面,這些需是的是視野、誠實與責任。

他以 Hans Jonas《必履行之社會責任》乙書談到,「世界未來會變得如何?我們有共同的責任」,科學發展若沒有良知,將腐蝕靈魂;商業發展若沒有良知將腐蝕社會。身為地球村一份子,究竟該以環境守護者自居?亦或成為未來環境破壞殺手?值得我們好好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