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布期而遇成唯一 拼拼湊湊好功夫

【大紀元2012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什麼樣的偶遇,什麼樣的東西,能讓人佇立流連忘返,一連5天,李雲英忍不住推門進去,問老師是否肯收台灣學生,老師回答:學習最少要一年,考慮好再來吧!而這一年卻牽動她海枯石爛、至死不渝。在台灣尚未有拼布時,她已下定決心於日本東京池田拜師,並習得好手藝。

李雲英老師華麗的拼布作品。(攝影:周美晴/大紀元)


從小喜愛裁縫的她,每天走路來回3小時的路程,只為了學裁縫,從大竿林(復興路)走路到現在的三商巧福(基隆廟口附近),因為當時車子到不了。

那年,李雲英隨著跑商船的先生來到了日本,28歲的她在東京與拼布邂逅相遇。無意中的機緣巧遇,讓她在正統拼布技法與美學藝術的領域裡,學習朝向精緻、優雅的高品質境界。

「台灣女人不簡單」,日本老師曾這麼稱讚李雲英。在她的毅力與耐心下,先生的鼓勵與支持,整天埋首,一學就忘了時間,為了日益求精,也特別花了一段好長的時間專門研習配色,因此在作品中常會發現有很獨特的創意。

李雲英表示,在日本那幾年的時光中,有一場景讓她印象深刻,就是疊羅漢的車子,在日本超過10年的車子就要淘汰的原則。這讓她更相信日本的織布,就是要做到最好,不好的就淘汰。

講究針法的高級作品,3公分9針的平針法,線打結時,正反面都不能露出。(攝影:周美晴/大紀元)


相較下,台灣布織法完全不同於日本,做衣服時,布需下水看會不會褪色,日本布料沒這方面困擾,布也挺,做包包時不會變形,也不怕洗,這種種因素讓他回台灣數十年,還是堅持使用日本布料做成品。

在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想法下,李雲英在7年前成立了「布之屋拼布藝術教室」,希望藉此將所學的正統拼布技法與美學,引進到台灣,讓更多的人能輕易的接觸與學習,進而將拼布藝術能融入家庭、社區、社會,使整個社會更有文化的張力及生命力。

搭公車不用錢的她,以身為基隆人為傲,第一次將嘔心瀝血之作,分享給鄉親,「布期而遇基隆情—李雲英師生展」於基隆文化中心一樓,期待與您相遇。

李雲英老師的拼布與包包,有縷空的、有刺繡、輪廓法等不同做法。(攝影:周美晴/大紀元)


此次展覽作品中,以「花海」為主題,讓海港城市-基隆,猶如置身花海般的色彩與質感的享受。這是她花了2年,一針一線中不能用筆畫,只能使用想像力用針縫出。

「婚戒」壁飾,在一環扣一環中,不太圓,也不太搶眼的柔和色調中,使用大大小小不同的布,拼起一幅畫。

還有如玫瑰花手提袋所應用的色彩技巧,在台灣更是難得一見;牡丹花的袋子,則應用了日本布本身的特色,與燦爛奪目的水晶結合,其華麗的指數更是無與倫比,堪稱一絕。

[[5]]

李雲英老師的拼布與包包,有縷空的、有刺繡、輪廓法等不同做法。(攝影:周美晴/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