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

職場上的快樂: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有一天,我與好友古珀相約前往麻州觀光小鎮普羅文斯城的近郊散步,一塊兒欣賞熟悉的街頭商店,傾聽海浪拍打岸礁的聲音,吸收散發著海水味的空氣,體驗難得的悠閒度假氣氛。

當時我還是一名研究生,在學校裡過著競爭激烈的生活,所以我對古珀說,我一畢業就要搬去一個像普羅文斯城這樣的好地方。

我以為只要不再有那些討人厭的報告期限和累死人的生活步調,就可以享受夢寐以求的平靜生活。

過去我也常想到畢業以後要搬到一個僻靜的地方,但是當我真的吐露這個想法以後,卻有股忐忑不安的感覺。

這不正是掉進了活在未來的陷阱嗎?我非得等到畢業以後才能付諸行動嗎?

本書的構想是古珀與我的合作結晶,我們經常共同討論和思索快樂的問題,也曾聊到如何在競爭激烈、大量工作、步調飛快的環境下,依然保有平靜的生活。

古珀說:「內心一定要平靜,如果心情愉快,快樂的感覺就會如影隨形,你走到哪兒都會帶著它。」

她頓了一下繼續說:「我的意思不是說外在環境不重要,但外在環境不會帶給我們快樂。」

我們常以為,只要達到某個未來目標,就會產生成就感和平靜感,也可以得到快樂。

也常告訴自己,只要走出大學校門、獲得終身教職、賺到足夠的鈔票、擁有家庭和子女,或改變各種生活現狀,就能擁有快樂。

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當我們完成某個目標之後,立刻又恢復原有的快樂程度。

如果總是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當我們達到自以為可以改善現況的某個目標後,這些負面感受可能很快又會死灰復燃。

拚命三郎的壓力多半來自掌控未來的欲望,他們只想到「萬一」,不思考「現況」。

他們活在緊張虛幻的未來,不是活在平靜真實的現在,所以心裡總是惦記著下面的疑問:萬一考試考得不好怎麼辦?萬一得不到升遷怎麼辦?

萬一付不起新居貸款怎麼辦?他們不是全神貫注地活在當下,而是如同美國現代詩人金奈爾(Galway Kinnell)所說的:「對未來一無所知。」

還有一些人死守著過去,不願體驗活在當下的快樂。

他們一再重演不愉快的往事,起初活得像拚命三郎,後來又成為享樂主義者;他們渴望恢復昔日的感情,卻無功而返;他們寧可轉戰各業,卻不願尋找真正的志業;他們只想回到從前,為不愉快的生活找理由,卻浪費了快樂的潛能。

我們不應該老是當過去或未來的奴隸,應該學會善用眼前和周遭的快樂資源。

把握現在

在追求快樂的過程裡,我們經常遇到的障礙是:誤以為某樣事物——一本書、一位老師、一名公主或騎士、一項成就、一份獎品,或一個啟示——能帶給我們永恆的幸福。

雖然這些事物確實能幫助我們得到快樂,但它們只是快樂人生這幅馬賽克拼貼畫裡的一小部分。

相信童話故事裡的快樂概念(以為得到某樣東西就會使人永遠幸福快樂),必定引來失望的後果。

幸福或更快樂的人生,很少來自某個扭轉人生的特殊事件,而是靠一次又一次的經歷點點滴滴逐步堆積起來的。

為了體驗和實現快樂的生活,我們必須接受「把握現在」的觀念,也就是擁抱日常生活裡的一切事物,以及人生這幅拼貼畫裡的所有細節。

當我們從陪伴家人朋友、學習新的事物、參與工作計劃當中找到樂趣和意義,就能活得幸福快樂。生活裡充滿愈多這樣的經驗,就會活得愈快樂。

一切就從現在做起。@(本文結束)

摘編自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修訂版)》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