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

若隱若現 龍之謎 古代中國龍的顯現

古人會把龍作為十二生肖之一並非沒有脈絡邏輯可言,因為眾多的古代典籍記載了龍現身人間的事蹟。謹舉一例:

遼朝太祖耶律阿保機曾住在西樓(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一帶,後來成為遼朝前期的國都,改名上京),當時耶律阿保機晚上睡在氈帳裡,一天早上起床時,看見一條十幾丈長的黑龍在天空中蜿蜒盤旋。阿保機當即就向黑龍射了一箭。黑龍中箭後快速飛走,最後墜落在黃龍府的西邊。「黃龍府」位於現在的吉林農安縣,西樓與黃龍府兩地相隔有1500多里。

令人驚歎的是,黑龍墜地之後就縮小了,大約只有幾尺長。黑龍的遺骸被遼收藏,金滅遼後又被收入金朝的內庫之中存放。契丹的丞相陳王悟室的長子源曾經見過黑龍的遺骸,據他說:「龍的尾巴、肢體都完好,只是龍角已被人截去了。」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射龍一事可信度極高,絕非孤證,在《遼史.太祖本紀下》中也記載道:「神冊五年(西元920年)夏五月庚辰,有龍見於拽剌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內庫。」

而且關於此事,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出使遼朝時也聽說過。他在《夢溪筆談》中寫到:「黑水之西有連山,謂之夜來山,極高峻。契丹墳墓皆在山之東南麓。近西有遠祖射龍廟,在山之上。有龍舌藏於廟中,其舌如劍。」沈括這裡說的遠祖就是指遼太祖。

金朝還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儒元好問,他在《續夷堅志》中也記述此事道:「遼祖神冊五年三月,黑龍見拽剌山陽水。遼祖馳往,三月乃得至,而龍尚不去,遼祖射之而斃。龍一角,尾長而足短,身長五尺,舌長二寸有半。命藏之內庫。貞祐(西元1214年)南渡(指金宣宗遷都河南開封)尚在。」

耶律阿保機射龍的事例讓我們得知,龍的屍體曾經被古人保管存放,因此古代工匠或許並非純粹以想像力來刻畫龍的造型,而是有確實的依據。

這裡再舉一例為證:

位於日本大阪的瑞龍寺收藏了一個小型的乾製龍標本,這個龍標本傳說是在明朝時中國漁夫在海邊捕獲,後由中國商人出口到日本,被日本著名收藏家萬代籐兵衛買下。萬代籐兵衛又將標本捐給了瑞龍寺,一直保存至今。這個標本僅有一公尺長,應該是還未長大的幼龍。標本經過防腐處理,外面塗滿金粉,龍頭上有角,嘴邊有長鬚,眼形巨大,有三隻爪,全身覆蓋鱗片,與藝術作品中的龍形象相當接近。

--摘轉自《新紀元》260期 http://www.epochweekly.com/b5/262/10399.htm

新紀元PDF 版訂閱(US$10 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