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極端氣候國際研討會 臺灣經驗受推崇

【大紀元2012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颶風桑迪重創美國東北,引發的災難損失讓受忽略的氣候變遷議題備受關注。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有關聯合國事務工作小組,聯合國系統學術理事會ACUNS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氣候變遷法律中心」,11月14日舉辦的「因應防治極端氣候之最適政策」國際研討會,吸引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官員、紐約市政府官員,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學術界人士、中外文媒體記者等約百餘人出席,會後提問者踴躍。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觀測所Klaus Jacob教授介紹紐約市政府之災前準備,他預測未來海平面提升及極地冰融現象可能帶來之嚴重後果,並以他訪問臺灣之經驗特別提及,各國應多學習「臺北解決方案」,在沿海地區建造防波堤,並學習臺北捷運公司設置閘門關閉系統以防止洪水倒灌至地鐵站等措施。

臺灣處於自然災害頻仍之地區,長年來中華民國政府已累積相當之救災經驗及防災準備。駐紐約辦事處處長高振群表示,臺灣有意願、有能力與國際社會分享經驗與技術;經文處及臺灣僑民也與受到影響之紐約民眾休戚與共,將以同舟共濟精神支持災後復原工作,以期早日完成重建。

「若珊迪颶風發生在臺灣,臺灣民眾仍可高枕無憂。」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劉紹臣院士在專題演講中表示,做好災前準備及因應配套措施,減少災後洪水、土石流、乾旱、沙漠化等影響,對於災後重建及復原至為關鍵。

紐約市和全球經歷的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災難是否引發這場強烈風暴的元凶?紐約市立大學地理系永續都市研究所William Solecki教授從紐約市1830年代水質變化,一直數到1960年代的空氣污染,和21世紀「風不調雨不順」的氣候變化,說明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危機,與人類行為的密切關係。

氣候變遷國際研討會提問者踴躍。(攝影:蔡溶/大紀元)


其他會談專家分別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國際法、環境工程及政府政策等多面向角度尋思因應極端氣候災情之最適政策,期以跨領域之多元角度探討全球氣候變遷之挑戰及應有之防災準備。

(責任編輯:索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