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網絡欺凌自殺上升 青春期壓力或是主因

【大紀元2012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前不久,卑詩省花季少女托德(Amanda Todd)在YouTube上公布遭受網絡欺凌後,隨後自殺一事引起全球對網絡欺凌關注。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過去10多年來,網絡欺凌相關自殺事件一直存在,但很少有人主要是因網絡欺凌而自殺。

據CBC報導,哈利法克斯達爾豪斯大學教授樂不蘭克(John C. LeBlanc)領導的這項研究表示,自2003年來,加拿大、美國、澳洲和英國等共發生41起網絡欺凌相關自殺事件,其中23起發生在美國,6起發生在澳洲,英國和加拿大分別為5起和4起。

研究發現,自2003年以來,網絡欺凌相關自殺事件一直呈遞增趨勢,2003-2010年期間共23起,占56%;2011年至2012年前4個月的短短1年多時間,就發生18起。

研究還發現,其中多數(78%)除在網上受人欺凌外,在學校也受人欺壓;僅17%只在網上受欺壓;32%存在情緒障礙,15%有抑鬱症症狀,即許多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青春期壓力或是自殺主因

樂不蘭克在接受CBC新聞採訪時表示,儘管網絡欺凌是很可惡的一種現代欺凌表現方式,但卻不是自殺的主因,只是導致當事人自殺的原因之一,許多在網絡上遭受欺凌的受害人,多數在現實生活中遭受更多欺凌。

研究發現,其中所有受害人均在13-18歲期間,自殺可能也跟青春期壓力有關。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刻,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在這方面很脆弱。

樂不蘭克表示,網絡欺凌自殺不常見,很難研究其真正原因,因此目前還不清楚自殺上升背後的原因;社交媒體應用雖日益廣泛,年輕成人也在用,但網絡欺凌自殺很少見,因此青少年自殺可能與社交媒體應關係不大。

幫助他人不受欺凌 青少年應建立正確道德觀

研究發現,自殺者多為女孩,41起自殺事件中,24起為女孩,17起為男孩;其中48%使用社交網絡,25%使用文字、圖片或視頻等傳訊方式;27%使用臉書社交媒體,13%使用臉書圖片、視頻和文字短信等功能;另外,多數自殺都發生在9月和1月,即每個學期開學之際。

樂不蘭克表示,研究顯示一個重要信息,即在傳統欺凌中,人們看到有人被欺凌時,就應該介入阻止;人們從托德悲劇中明顯看到,一個深陷困境的女孩在發出求救信號,卻無人站出來為她說話。

他表示,由於欺凌通常不會被大人看到,那麼其他青少年就應該站出來,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中,都應該站出來,也就是說,年輕人應建立正確的道德觀,看到這種事發生時,就要站出來譴責這種做法不妥,以保護他人不受欺凌。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