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

用Facebook做生意的工作術(2)

理由2 「名字」學問大

▪ Facebook用「本名」,mixi是「匿名」

日本最大的SNS「mixi」經常被拿來與Facebook比較。最大的不同點在於「mixi是匿名,Facebook是本名」。

Facebook原則上必須以本名註冊,不用本名便無法註冊。

另一方面,調查顯示mixi的本名公開率僅16.5%。公開本名的用戶非常少,匿名才是主流。大家都以化名活動。

Facebook用「本名」,mixi則是靠「匿名」。應該有不少mixi用戶認為「Facebook一定要用本名,我就不想用了」才是。

▪ 不用本名別想做生意

請想像一個情況。你逛到某個購物網站,發現某樣喜歡的商品。當你要確認賣家身分,發現賣家名叫「小河馬」。你會向「小河馬」買東西嗎?

不會吧。沒有人會拿錢跟來路不明的陌生人買東西。

賣家是什麼樣的人呢?可以信任嗎?是公司行號嗎?有實體店面嗎?一定會收集這些資訊才決定是否購買。

因此當你在網路上購物時,一定會跟「公開本名」而且值得信賴的人購買。反過來說,只要可信度高的人物以「本名」提供大量專業資訊,大家都會想跟他買東西。

使用網路進行商業行為時,「本名」是第一原則。根據日本的特定交易法規定,商家有義務註明販賣者(販賣公司)、地址、聯絡方式。

不露臉,且以化名(假名)販賣商品又如何呢?以買家來說實在無法信任。如果你上超商買東西,發現店員帶著口罩與墨鏡,會做何感想?

應該不會拿刀搶我吧……。因此要做生意,以本名本人面對顧客,自是理所當然。

如果只是為了興趣而上網,便不需要公開本名與本人長相,但本書的目的是要將社交媒體「用於商務用途之上」,不可不慎。

看過以上說明,想用Facebook做生意的你,想必會放心接受以本名註冊Facebook,以本名交換資訊的規矩才是。

▪ Facebook就是「真實」

我們會自動區分「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就某種意義來說兩者互相對立,感覺「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形同水火。

日本曾經流行一個名詞「リア充」,意指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前提也是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的居民互無交集。

感覺上,以往「網路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採用「匿名」。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網路社會使用者紛紛公開本名與本人相片。

往後想必會有越來越多「網路社會」的居民使用「本名」吧。如果「網路社會」的本名使用率達到100%,會發生什麼事?是否就和「現實社會」一樣?

至少在美國,「網路社會」已經逐漸貼近「現實社會」。許多美國大學開始用Facebook近行校內溝通。

對美國人來說,以「本名」註冊才是常識,「匿名不露臉」反而無法接受。

以往認為「在網路社會中公開本人相片與本名」會有危險,但若網路社會的本名使用率達到100%,危險程度應該與現實社會相同。

公開發言的責任。承受毀謗中傷的風險。與當今社會毫無差別。既與現實社會一樣安全,也與現實社會一樣危險。

Facebook Japan的目標如下,2~3年內要增加5000萬個日本Facebook用戶,並且每兩個網路使用者中就有一個Facebook用戶。

此時「網路社會」幾乎就等於「現實社會」,而商務使用者若不公開本名,將會是很大的缺點。

其實網路社會遲早要被現實社會吞沒。到那時候才忙著將化名改為本名,為時已晚。至少對商務用戶來說,想在短時間內重新打造個人或公司品牌,不會很容易。

我個人從發行電子報開始花了六年,出版商務書籍之後花了三年,才打響「樺澤紫苑」這個名號。

因此,面對網路社會即將現實化的未來,你必須立刻以「本名」加入網路戰局,提升知名度與品牌能量。而Facebook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待續)

摘編自 《Facebook工作術:主管不懂、學校沒教,但老闆巴不得你擁有的軟實力》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