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智慧

湘宜
【字號】    
   標籤: tags:

就讀國中二年級的兒子在吃過晚餐後,與我待在餐廳裡閒聊,我們母子倆正為弟弟唐突且無禮的行為商討有效對策。

兒子冷靜地分析:「首先,我們要設法讓弟弟靜下心來,先聽得進我們說的話,然後他才會自動地修正自己不正確的行為,不再重複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為弟弟選擇偉人傳記和勵志方面的書,除了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道德的培養、心性的提升。這樣才能讓他真正學習做人做事的態度,只要他懂得內省,懂得『先他後我』的道理,就會虛心檢討並改進自己的行為。」

聽完這番話,我覺得有些意外,想不到這是出自一個國中生口中的話語。我隱藏著打從內心發出的讚歎與佩服,用平靜的眼神重新審視兒子,繼續享受他充滿智慧的言談。他不過大弟弟3歲,卻能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發揮同理心,說出這套消弭我們母子衝突的教育程序,而且是這麼有條理、有邏輯。

我肯定他對事物分析的能力,也順便利用這個機會把自己多日來的困擾提出來:「為什麼我多次提醒你不要在吃飯時間把餐桌當作鼓來敲,你卻還是一犯再犯?」他頓了一下,面帶靦腆說:「有節奏的敲打是因為我在生活中聽見某些美好的樂章,例如聽見外面的鳥叫聲或內心愉悅的感覺,就有想要配樂的衝動和回應,就像我在學校樂隊訓練時,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隨著不同的樂曲打著小鼓配合一樣。」我接著回應:「但我並沒有產生跟你同樣的共鳴啊!專心吃飯時所聽到的敲打聲,對我來說就是噪音。」兒子聽完後,理解地告訴我,下次會注意別再犯。

孩子從生活與自然中體會的音律和美感是我意料之外,而他冷靜與理智的回覆,也讓我欣慰,孩子長大了,思維敏捷而成熟,期許他的行動力也能夠一樣的成熟。認真追究他的體會和改變,原來,兒子參加讀書會後,透過大家的閱讀與討論、反思,他不再終日俯首電腦桌前,而是主動到書房讀書,立志要以班上成績第一名的同學做榜樣。同時,他也分析要讓弟弟不再留連於電腦桌前的方法,必須是他自發性的警惕──看電腦時間的節制是為了愛護自己的眼睛、重視課業成績的榮譽感等。看來讀書會潛移默化的效果終於突顯出來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休斯頓親子互動會于9月3日下午1時30分在僑教中心展覽室舉辦「申請大學須知」講座。
  • 上百位爸爸今天參加台北自來水園區「爸爸包尿布大賽」,號令一響,爸爸七手八腳替小寶寶包尿布,速度快的,不到一分鐘就包好,速度慢的,比賽終了還在包尿布,趣味橫生。
  • 位於台灣宜蘭市區的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目前正舉行「尋找遺失的童年.紙藝創作展」,由於天氣濕冷,主辦單位今天特別為民眾規劃免費的「紙藝童玩DIY」教學課程,教導親子同做「吉祥蛋」打發濕冷的假日時光,相當有趣。其中,還有四代同堂全家總動員一起參加,由家族中年紀最長的70歲陳奶奶領軍,最小的成員才3歲;全家人大手、小手一起學做紙藝DIY,不僅增加家庭情感,也能享受天倫之樂。
  •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明天就是父親節,不過「一家之主」的地位可不好當,甚至多達 51%的已婚者不願再生第二個孩子。一項調查顯示,包括5年級到7年級的爸爸,平均每週花10.76小時陪小孩,顯示親子之間的互動實在不多。
  • 【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二十九日電)宜蘭一名青少年因為遭家人禁止上網玩遊戲,燒炭自殺。醫師說,當家長干涉小孩玩電玩,但孩童一再表露自殺企圖時,要注意在他腦海中可能已出現多次這種念頭,最好的方式就是藉由良性的親子互動,找機會讓他知道還有許多事可獲得更快樂的成就感,轉移沉迷網路的習慣。
  • 【大紀元4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基隆市月眉國小為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特性和氣質,安排專家教大家從孩子的皮質紋(指紋)來掌握子女的個性和潛能,從而尊重子女個體差異,改善親子互動的困擾。
  • 許多父母因為平時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發展的狀況,常以隔代教養的方式讓祖父母、保母,外傭等代為養育,而與孩子互動機會大幅減少,可能使孩子因為過於保護,或有狀況時無法及時發現,錯失治療黃金期,進而導致發展遲緩。
  • (大紀元記者黃麗醫台灣雲林報導)為激勵工作士氣,促進親子和諧,雲林縣政府人事處3日在縣府親民空間辦理員工親子風箏彩繪聯誼。近300位親子攜手參觀辦公場所之後,齊聚親民空間領取風箏、彩色筆和造型杯,熱烈展開各項活動。
  • (據台視新聞報導) 孕婦產檢照超音波,現在已經進入3D或4D的階段了,透過3D或4D攝影,影像更立體也更真實,胎兒的成長過程,讓準爸爸準媽媽一目了然,也讓大人更期待小寶寶的降臨。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 一本故事書可以拆下來,讓孩童自己編故事,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兒童故事書!就讀成大工業設計系的林芬如,針對兒童學習狀況與父母間互動關係來發想,設計出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互動式書本,培養孩子的創造想像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