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陳臻寫實畫展 重回霧社戰場

【大紀元2011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出生澎湖的台南年輕畫家陳臻,近期在台中大墩文化中心藝廊畫展,展現個人孕育12年的傳統寫實功力。搭上炙手可熱的電影「賽得巴萊」話題,二幅史詩般的百號畫作「戰場」、「莫那.魯道肖像」,反射出陳臻對霧社事件投入的關注與對生命的關懷。

非繪畫科班出身的陳臻,從美工轉戰藝術領域得自於天分,高中時期的書法比賽總是無人能及。在踏入專業繪畫領域時,陳臻從他的故鄉台南開始,以當地特有的風土民情與歷史文化為情感基底,在完成赤崁樓作品後,陳臻確定自己未來在繪畫領域中,想要走的路。

12年來堅持傳統繪畫技法,陳臻認為,「藝術是直觀的,而風格卻不是藝術的重要元素。作品的好壞取決於畫作的質感,唯有透過藝術家的精神力量與藝術涵養,在不需要言語、文字、更不需要解釋的情況下,作品本身就可以超越國度與時空。」他說,就算歷經千百年後,依然可以透過藝術作品,領會當時的情景。「而這就是傳統寫實的價值」,陳臻說。



為了捕捉悲劇英雄「莫那 魯道」的神韻,陳臻做足了準備,當作品「莫那.魯道肖像」從黑白相片中走出來,似笑非笑的容顏中,是一雙憂鬱的眼睛。(攝影:黃玉燕 / 大紀元)



2000年,陳臻對霧社事件開始投入關注,除了閱讀大量的歷史紀錄,也多次走訪花蓮、霧社拜訪當地原住民文化。為了捕捉悲劇英雄「莫那 魯道」的神韻,陳臻做足了準備,當作品「莫那.魯道肖像」從黑白相片中走出來,似笑非笑的容顏中,是一雙憂鬱的眼睛。

9年時間,陳臻在燈下反覆咀嚼這段歷史,淚水中完成的悲劇英雄「莫那 魯道」與「戰場」二幅作品,卻與素不相識的導演魏德勝有了心靈的交集。陳臻說,「霧社事件背後延伸著頭目背負族人生死的重任,在決定征戰的當下,直接面對的就是死亡。」

事件走過81年的歷史,百號史詩般的作品「戰場」,得自於一位倖存的戰士的榮耀與回憶。陳臻以淺淡色調傳達當時敵我廝殺的場景,彷彿一張泛黃的歷史文獻,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本次畫展51幅作品,陳臻透過油彩與筆觸的輕重、虛實、厚薄、張弛,在乾擦與厚圖薄施之間,表現精準、恰如其份。一幅幅精緻的花草靜物、風俗民情,正如陳臻所言,「讓賞畫者直觀與作者有了情感的交流與對話」。個展展期到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