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舊校舍藝術活化 變大自然教室

【大紀元9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麗榮新北市17日電)新北市廢校近30年的碩仁國小經過當地區民與瑞芳社大等單位努力後,以藝術手法將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融入在建築上,不但活化校舍,也成為學童最好的大自然教室。

碩仁國小位於新北市瑞芳區三貂嶺車站附近,從外地到碩仁國小,必須沿著鐵道旁的小徑走一段才能抵達,途中還會碰到火車呼嘯而過,驚險又有趣。

三貂嶺原是礦區聚落,礦業沒落後,人口外流,碩仁國小在民國73年廢校,後來併入瑞芳國小,成為瑞芳國小的碩仁校區。

去年由當地居民和瑞芳社區大學、瑞芳國小合作,以「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為名,向文建會申請「藝術介入空間」專案,獲得新台幣500萬元補助,以藝術方式整理碩仁校區舊校舍,並將當地的歷史、生活融入建築空間,現在是瑞芳國小學童的大自然教室。

和瑞芳社大合作的建築團隊成員表示,初到碩仁校區時簡直像廢墟一樣,外表殘破,裡面漏水,但從結構上來看,「味道很夠」。

建築團隊決定保留原始的木造三層窗,並將三貂嶺車站、雜貨店等當地的特色意象用金屬雷射切割勾勒,黏在玻璃上,形成有趣的「故事景窗」。



新北市廢校近30年的碩仁國小進行藝術活化,建築團隊將三貂嶺車站、雜貨店等當地的特色意象用金屬雷射切割勾勒,黏在玻璃上,形成有趣的「故事景窗」。(中央社)

整修後的碩仁國小仍維持2層樓建築,一樓是展覽空間,陳列三貂嶺古老聚落的老照片,包括碩仁國小的畢業照等;二樓則是瑞芳國小學生藝術作品展示空間。

瑞芳國小校長鄭福妹說,碩仁校區像是一間大自然教室,附近有步道、有瀑布,還有「煤車變菜車」等裝置藝術,學生在這裡認識植物、收集聲音和繪畫,再將作品陳列在2樓教室,完全將自然和教育結合。



新北市廢校近30年的碩仁國小經過藝術活化後,成為學童最好的大自然教室。學生作品陳列在教室,透過傳聲筒方式分享。(中央社)

今天碩仁校區的揭幕活動,吸引有不少碩仁國小畢業的老校友回來,看到舊照片還能叫出名字,令他們相當懷念,還說以後要在這裡開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