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贖金越喊越高 台警戒避海盜

「海上盜賊起,討海人生難」專題之三

【大紀元8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6日電)在印度洋上,南緯5度以北、東經70度以西,這是大目鮪聚集的漁場,也是索馬利亞海盜肆虐地帶;漁業署為漁民在此劃設隱形「結界」,並努力將漁船轉籍其他漁場。

近6年來,台籍漁船就有7艘曾被挾持,目前還有1艘「旭富1號」停泊在索馬利亞岸邊,但自去年12月至今失聯。

由於擔心遭人覬覦或影響談判,贖金數額一向是船東「不能說的秘密」。但據不具名船東透露,幾年前,1艘漁船的成交贖金約在15萬到20萬美元(約新台幣440萬到580萬元),現在已經喊到數百萬美元,如此一來,即使幸運贖回漁船,回到台灣,面臨的可能是一生沉重負債。

在海盜威脅下,即使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台灣捕鮪船隊,也只能盡量避開、或保險求心安;但對於海盜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站在鼓勵漁民自發投保的立場,並未規劃協助集體投保,而是將重點放在降低遭海盜劫掠的風險。

漁業署遠洋漁業組長黃鴻燕受訪時,出示1張即時列印的印度洋圖表,密密麻麻的斑點散落在藍色海洋上,若放大來看,可發現每個點都標示著1艘漁船的名字。

特別的是,這些斑點蔓延到索馬利亞附近海域就自然止步,形成1個空洞,唯一在這空洞內的船,就是疑似仍被海盜劫持的「旭富1號」。

黃鴻燕說,去年5月,有感於海盜攻擊案件增加、組織性漸強,漁業署以南緯5度以北、東經70度以西為界,劃設「海盜警戒區」,利用每艘船上裝置的VMS(vessel monitoring system)定位器,由專人監控,「如果發現有船太靠近警戒線,就馬上勸離。」

漁業署估計,海盜猖獗,影響台灣作業船隻至少50艘。若漁民在印度洋作業受限,漁業署就必須另謀出路,除去年放寬到南緯30度以北海域捕魚,還協助漁船轉往其他漁場,但由於各洋區有國家配額限制,必須極力斡旋爭取。

黃鴻燕表示,2009年,漁業署在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爭取到7艘大目鮪大型漁船配額、去年再爭取到8艘,讓原在印度洋撈捕的漁船轉移陣地。但他也指出,台灣在大西洋的配額已滿,往後無法再爭取。

此外,撈捕長鰭鮪的漁船配額管制較鬆散,主要由台灣、南非、巴西等國瓜分,這部分也已轉了19艘。

遠洋漁業版圖的調整還包括西太平洋部分。黃鴻燕說,今年已有11艘船從印度洋轉往西太平洋,另輔導7艘轉籍吐瓦魯及密克羅尼西亞,等於使用他國配額。

若到高雄港邊走一趟,可以看見很多閒置漁船在水面晃蕩,討海人生越來越艱辛,已出現部分船長收手不做,漁業署的努力能否讓漁民重拾出海信心,還待觀察。

台灣區鮪魚公會總幹事黃昭欽指出,原有100多艘鮪釣漁船在印度洋作業,現在大約僅剩50艘,約佔全體1/3;另有1/3轉往其他海域;最後1/3則回港「休息觀望」,趁淡季評估漁區狀況及海盜風險,「但這船,總也不能停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