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中國應該來場經濟衰退?

【大紀元2011年08月03日訊】造成至少40人死亡的溫州動車悲劇可能會促使中國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長率。不過,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真正需要的或許是一場經濟衰退。

華爾街日報2日發表專欄文章稱,毫無疑問,經濟明顯放緩是中國領導人所不願看到的。他們已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長率目標下調至7%,但創造就業以避免社會動盪是中國政府的當務之急,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實際擴張速度其實一直都超過了官方目標。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如此巨大,以至於國際投資者看到中國經濟出現疲弱跡象時會感到不寒而慄。

文章稱,過去幾個月,有關中國實際債務規模的爭論越來越多,隨之出現了對於中國經濟疲弱的擔憂。其中,特別令人擔心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它們不僅舉債修橋、鋪路,還借錢給自己建造豪華的新辦公樓,而這些都是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刺激計劃的部份內容。據中國國家審計署前不久的估測,那些地方債務總計達人民幣 10.7萬億元(合1.66萬億美元),約占中國2010年GDP的27%。

上述估測可能對地方債的規模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中國央行暗示,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提供的貸款規模接近銀行總貸款的三分之一, 2010年底時約為14.4萬億元。

文章表示,如果中資銀行需要進行資產重組,它們預計會求助於政府,並獲得相應援助。政府既可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注資來提供直接幫助,也可通過國有企業支持的股票公開發售來提供間接幫助。無論哪種方式,最終買單的都是納稅人。

不過,真正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急切地想控制住失業率,中國會儘量掩蓋銀行或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的窟窿,而不為這個爛攤子追究任何人的責任。如果因決策失誤導致壞賬卻不必承擔後果,銀行最終將在依據商業條件而非政治考量進行操作方面倒退一大步。

當國家主導型增長戰略中的缺陷公開時,民眾的失望情緒會不斷加劇並最終爆發。中國互聯網用戶對7.23動車追尾事故的憤怒就是佐證。

文章認為,對中國可能更有好處的是一場衰退性的泡沫破裂,這會為一輪新的迅速增長掃清道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亞洲投資策略師瓊斯(Brad Jones)說,1790年至一戰期間,美國的GDP每三年就有一年是下滑的,這種「淨化和復興」週期最終為美國經濟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但是,中國領導層非常清楚的風險是,一場衰退將考驗中國政治穩定的局限性。不過,一場更大規模衰退的突然爆發是他們很難承受得起的。

(責任編輯:孫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