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適應新環境

【大紀元2011年08月27日訊】(紐約訊)「喜新厭舊」在孩子面對新同學、新學校、新住所時往往並不適用,這些「新」給孩子帶來的不一定是興奮,而是不安、擔憂,甚至有些恐慌:見不到原來的好夥伴了,不能很快融入新的群體……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承認,世上沒有一根魔術棒可以讓我們揮動,一下就把孩子的憂傷抹掉,但我們可以給他們找找結交新朋友的途徑,抑或傳授一些建立新友情的技巧,讓孩子儘量平穩、愉快地度過這段過渡時期。

接受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想念老同學、老朋友而悶悶不樂時,父母可以用同理心加以接受和安撫,並告訴他們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你是不是感到孤單呢?」“你誰都不認識,要馬上成為這個團隊中的一份子,確實不容易。」明確告訴孩子,結交新朋友有時需要一些時間,尤其是這個團隊裡的人彼此已經熟識,那麼對新來的人往往會有「觀察」和「升溫」期。

一旦孩子覺得父母能理解和接受他的感受,孩子就比較容易敞開心扉,和父母講述自己的心情,或者如實回答父母的提問。在這段過渡時期,你要比平時更關心孩子的日常起居,更多地和他溝通。

接近孩子的圈子

解決孩子對新環境不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幫他找到合適的玩伴。所以當孩子進入新班級、新學校時,父母要儘可能的參與學校的活動,如每個月的家長會,一對一的教師家長面談,參加孩子班級的出遊等。這樣你有機會認識和瞭解孩子的同學,甚至是其他家長。如果彼此投緣的話,可以做家庭互訪,或讓孩子輪流著到雙方家裏一起做功課或玩耍,這樣孩子就有了新的夥伴。

同時你也可以「探索「一下自己的街坊鄰居,孩子最要好的朋友往往來自左鄰右舍,因為佔了地理位置方便、隨意的優勢。當然也不要放棄社區舉辦的家庭活動,或孩子娛樂、體育鍛練的活動場所。關鍵是投其所好,如孩子喜歡打網球,那就送他到網球場上去;喜歡游泳,就讓他去YMCA。因為有共同的愛好,孩子們更容易成為朋友。

巧用社區文化

每個社區、學校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有自己風格的穿著、髮式、搭配的小裝飾品等。可不要小看了這些東西,如果加以巧用的話,確實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快地被其他孩子接受,進而贏得友情。

找到最in服飾的一種方法就是問一下其他家長附近最受歡迎的青少年服裝店有哪些,然後可以去問那些店的營業員:「我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哪些服裝賣得最多?」當然你不需要從頭到腳地給孩子換裝,你可以挑選其中的一、二樣東西,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覺得些許歸屬感,而不是一個和這個團體毫不相干的圈外人。

傳授交友技巧

最好的交友技巧就是開口說話,再配上善意的微笑。可以先作自我介紹,然後詢問對方一些簡單的問題,一旦雙方開始對話,那就開始了互相瞭解。研究和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學會新技巧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觀摩,然後再實踐。所以你可以先在家裏演習一下你自己是怎樣結交新朋友的,然後一有機會,如上街購物、去洗衣店洗衣服、茶餘飯後在街上溜噠時,讓孩子觀察你的「實地示範。」這樣孩子就更容易去開發自己的社交圈子。

統計數字顯示,經常搬家的孩子留級的百分比要比從不搬家或很少搬家的孩子幾乎要高一倍,所以即使孩子回家告訴你:「一切都很好。 」你還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和孩子的老師溝通一下,詢問孩子的適應、學業和交友情況,以便你作出調整,更好地幫助孩子融入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