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活

台少子化 學校小班制活化空間

【大紀元2011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專題報導)少子化現象,對教育也將造成很大的衝擊,台北市教育局預估99學年度起至105學年度,台北市國小學生將減少3萬1,478人、教職人員減少1,732名、教室也將被迫關閉1,019間。對此,教育局表示,學校勢必改採小班制、提升教育品質等措施來因應少子化的課題。

教育局主任祕書馮清皇指出,教師減少也會造成校園職場、教師結構的改變,而教師結構的改變影響教學課程,這個問題會慢慢的延伸到國、高中。

目前,台北市教師結構比例為1.7,也就是每班有1.7個老師,而少子化現象每班教師的比例會逐漸提升到2.0;國中能從2.0提升到2.3;高中能從2.2提升到2.5,老師能更多時間、更細微的與學生互動。

超額教師 彈性調遷

馮清皇說,未來國小每班理想是學生20人老師2.0人。而目前也正在進行「未來15年台北市各國中小學人數、班級數及師資結構變化」趨勢研究,要掌握教師員額編制在5%,協助超額教師遷調及保持教師員額的彈性。

轉化超額教師人力,包括調整授課節數,提升教學品質,持續增置專任輔導教師及辦理專業輔導員〈心理師及社工師〉駐校計畫,增進教師專業成長時間與辦理專業評鑑機制。

活化校舍空間

教育局定期檢查,掌握國中小校舍空間使用。教育局將擬定學校推廣教育空間借用辦法,提供外部資源引進校園經營,同時計畫辦理環保藝術教室做為學校空間經營創新形式。

校舍空間也可提供給社福單位、老人健康中心使用,也就是老人教育或是終身教育能做整合。

馮清皇說,少子化趨勢雖造成教育發展、學校經營人力培育及資源運用的衝擊,但也為教育革新及學校經營發展帶來轉機與契機。在過程中不損孩子該有的教育權力,是要陸續做學校結構改變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