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人物

樹皮變螞蟻 李永謨編織驚奇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6日電)「這些都是不要的樹皮、樹枝編成的」,不管狀似爬行的螞蟻或是鳴叫的秋蟬都栩栩如生,也是肢障的李永謨的藝術創作。不向命運低頭的他,更為人生編織了驚奇。



不管狀似爬行的螞蟻或是鳴叫的秋蟬都栩栩如生,李永謨以不要的樹皮、樹根所創作,每次展出都讓參觀者嘖嘖稱奇。(中央社)

李永謨每次作品展都讓參觀者驚艷,不只是他的藝術創作螞蟻、秋蟬等作品相當吸睛,當參觀者獲悉作品的材料是來自廢棄的樹皮、樹枝、樹根等媒材,而不是標本,莫不嘖嘖稱奇。

雖然自小罹患小兒痲痺,但李永謨不向命運低頭,也不願由父母安排在家接受照顧,獨自外出求學、學習雕刻工藝,為人生尋夢和肯定自我的價值。

李永謨說,因為從小對工藝有興趣,往雕刻、編織的領域發展,加上熱愛大自然和尊重環境及維護環保,所以創作的媒材大都取自天然的廢棄物。

「並不是所有的樹皮都可當成創作的媒材,要特別有韌性的才可以。」李永謨回憶當初為尋求合適的創作媒材,尋尋覓覓經歷千辛萬苦,不禁苦笑。

以樹皮、樹枝來作為藝術創作媒材不多見,尤其製作工法和保存等問題都必須克服,李永謨秉持著不認輸的人生態度,尋訪多時才找出合適的樹皮和工法。

原本是學珊瑚雕刻,因保育問題和產業沒落,讓李永謨一度失業,求職處處碰壁,最後在夜市看到擺攤的草編蚱蜢等工藝品,因緣際會投入這行業,並進而發揚光大,編織成更精緻、更高附加價值的藝術創作。

從在樹根上爬行的小巧螞蟻,到展翅欲飛的蝴蝶、鮮艷欲滴的玫瑰花等,都非常生動自然、栩栩如生。這些作品都是李永謨用不同樹種的樹皮試做,以巧手和創意編織而成。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性和脾氣,不同樹種的樹皮也一樣,李永謨就用神農氏嚐百草的方法,找出合適的樹皮來編織不同的創作,也像是對自然的尊重。

李永謨表示,以樹皮為媒材的創作可保存好幾年,且不變形和凋萎,作品更細膩,可將藝術創作保存不挫斷,並提升創作藝術的境界。

這些藝術創作不僅是擺設品,如果是用檜木等作為媒材,更會隱約透出香氣,增加作品的附加價值和生命力。李永謨說,很多作品用的樹皮,原是木材廠不要的廢棄物,卻是他廢物利用、重新賦予生命力的好媒材。

一段樹皮、一片樹葉,李永謨拿在手裡不消片刻,栩栩如生的螞蟻、蜻蜓和美麗玫瑰花等立即呈現,他浸淫樹皮編織的功力和名氣並非浪得虛名。

由不要的垃圾蛻變成藝術品,李永謨讓這些大自然的廢棄物重新再造生命力,也展現出身心障礙者源源不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