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落實商品安全履歷制度 全面研討防毒機制

【大紀元2011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塑化劑汙染食品的危害持續擴大,已造成人心惶惶,並重創台灣製造(MIT)形象,桃園縣議員李柏坊指出,為有效掌控食品與日用品之生產流程,確保消費者安全,與避免不知情廠商而受害,應盡速落實商品安全履歷制度,並針對民生消費商品是否危害消費者健康,全面研討防毒機制,如詳實標示包裝容器之成分與使用方式,避免重演類似塑化劑事件。

塑化劑之危害,已使得民眾之生活紊亂不安,在談「塑」色變的時刻,桃園縣議員李柏坊呼籲行政部們應該盡速掌握生產與行銷業者對產品的控管流程,並強調全面落實商品安全履歷制度是刻不容緩之事。

李柏坊表示,商品安全制度因為涵蓋跟蹤及回溯兩個方向,可以確保流通過程的透明性,讓大家瞭解產品從原料、加工、生產至運銷的詳細過程,並可對消費者、客戶或公務機關迅速而積極提供情報資訊。當產品發生安全性等事故時,商品安全履歷制度可迅速且容易協助回溯過程及查明原因所在,並跟蹤產品目的地,正確而迅速回收產品,防止食品事故的再發生,進而確認事業者的責任。

以行政院農委會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為例。農產品生產履歷是指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運銷等的各階段,針對原材料的來源或食品製造廠或販售點作記帳及保管的紀錄,使其能對食品及其情報資訊追究根源。

針對民生消費商品是否危害消費者健康,應全面研討防毒機制,如詳實標示包裝容器之成分與使用方式,避免重演類似塑化劑事件。

李柏坊表示,讓消費者擔心的,是坊間民眾買到的東西是否含有塑化劑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完全無法知悉,如被大量使用之塑膠杯、指甲油、芳香噴霧劑、保鮮膜、保健食品、成藥……除了內容物含有什麼成分需詳實記載外,在使用上有何特別規定與限制,如只能裝冷水,或必須在空曠處使用,或不能盛裝油脂類食物,或請勿長期使用………均應標示清楚,且標示在容器明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