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外媒:中國吹李娜熱 震撼黨國體壇體制

【大紀元2011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在李娜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成為第一個中國籍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得主後,中國可說是陷入了網球熱,更準確地說,是李娜熱。

NBC報導,李娜近期在法網公開賽的成功,再一次贏得了大眾矚目。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共有9,500萬中國人觀看了決賽—這個數目對於只有1,400萬網球選手的中國來說相當驚人。

隨著官方媒體關於李娜勝利的報導不斷噴出,大眾的焦點不僅放在成為網球巨星的29歲的李娜身上,也放在她幾年前脫離了中共的體制而促使今天的成功。

選擇「單飛」

2008年,李娜和其他3名網球選手敦促中共國家體育機構進行改革,使選手在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有更多的自由,此舉令人矚目。

在中共體育制度下,中央集中控制選手職業,例如參加甚麼比賽,誰擔任他們的教練,他們在哪裏訓練等。而李娜等選擇的「單飛」則是脫離了中國網球協會(Chinese Tennis Association)自己進行訓練。

單飛的好處是:選手可以自己掌控經濟,如贊助商和代言等。此外,中國網球協會所要求選手上繳的65%的獎金也會被大幅削減至12%。

意志堅強的李娜立即打破慣例,任命她的前隊友、現在的丈夫姜山做她的教練,據說遭到中共網協官員的強烈不滿。自那時起,她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支持團體,使自己的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經濟方面,她也能把170萬美元法網冠軍獎金中的大多數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而不是上繳政府,而新的耐克和勞力士錶代言也使她能保證自己的將來,這是國家體制無法給她的。

舊系統也有作用

李娜近兩年的成功控訴了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成為中國體壇基礎的中共官方體系。

李娜自己經常在採訪中強調說,是國家體制在她9歲時把她帶到了網球領域中。國家為她提供了經濟和專業幫助,而當時中國幾乎沒有網球基礎設施和氛圍。

李娜早期職業生涯的故事已成為一個核心原則的經典範例,這個範例指導了中國體育機制許多年:儘早確認一個人的才能,並進行密集強橫的訓練。

但李娜的「單飛」經歷已留下了令人不可磨滅的印象,將在中國體育界引起連鎖效應。

中國網協官員孫晉芳說:「我們採取這種改革的風險很大。當我們讓他們單飛時,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能成功。現在他們成功了,意味著我們的改革是正確的。」,「這種改革將成為其它運動項目改革的良好範例。」

更多改革?

不過,哪些運動項目將改革,何時改革?這是個大問題。

改革者將面臨風險運動項目改革的嚴峻挑戰,在倫敦奧運會前一年發生的巨大變化將使他們猶豫不決。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金牌總數首次超過美國後,中共官員的壓力將增大,使他們無法實施改革。

此外,訓練和經濟計劃的轉換直接關係到運動員本身,這將影響到為他們工作的數千名政府員工——任何改革都意味著各級部門的大幅裁員。政府獲得獎金的大幅削減也只能進一步加大這一體系的壓力,但看到了李娜獲得的獎金和代言費後,其他運動員可能更堅持要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