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香港明年下半年實施夜市 盤後交易

【大紀元2011年05月31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繼延長港股交易時段後,港交所 (HK-0388) 昨 (30) 日建議在期貨市場引入「收市後交易時段」 (俗稱「盤後交易」) ,變相加開期市「夜市」。

恆生指數及國企指數期貨的買賣時間,建議盤後交易加時 6.5 小時,以覆蓋歐美主要衍生產品市場,但業界憂慮這會加重經營成本;港交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堅估計,「盤後交易」最快可望明年下半年實施,料不會助長投機炒賣,港交所屆時亦會為系統加設「輸入盤」上下限,避免錯價盤干擾市場。

《星島日報》報導,港交所昨日刊發「收市後交易時段」諮詢文件,建議先行在恆指期貨、國指期貨、以及黃金期貨,引入「盤後交易」。

「盤後交易」會在現時期指及期金收市半小時後開市,恆指及國指期貨會在下午 4 時 45 分起「加時」至晚上 11 時 15 分,期金會在下午 5 時 30 分起「加時」至晚上 11 時 15 分。

綜合海外市場經驗,加時後的交易量,一般相當於正常交易時段的 15-37%,戴志堅表示,研究加時非單純為增加成交,而是希望配合國際水平,以及預設一平台方便利率、外匯、以及日後的人民幣期貨交易,業界對期市加時主要憂慮三大問題,包括加重經營成本、助長炒家活動,以及增加追孖展風險。

港交所的統計顯示,本港現時的 183 名期貨經紀,超過一半早已自行經營「盤後交易」,經他們處理的期指及國指交易,已佔整體期市交易超過九成,換言之,只有一半期貨經紀,要因應期市加時而增設系統。

戴志堅承認,新加盟的經紀難免要承擔額外開支,但他們有權因應本身的商業決定,衡量是否為客戶提供「盤後交易」。

至於加時會否鼓勵炒風,助長外資大鱷在港興風作浪?戴志堅解釋,所有「盤後交易」要留待下一個交易日結算交收,價格亦會按翌日「開市前時段」,經由所有經紀競價得出的「開市價」計算,是以「盤後交易」波動翌日大市的機會不大,投機者亦難以從中炒作圖利。

他補充,港交所會監察經紀在「夜市」的持倉限額,遇有異常會轉交證監會跟進,亦會引入「輸入盤」限制,例如現價上下限的 3% ,防止錯價盤干擾市況,由於「盤後交易」波動翌日期市及港股的空間有限,是以經紀被額外追收孖展的機會,與現時分別不大。

戴志堅亦強調,大部分期貨經紀有向客戶預收孖展的習慣,日後引入「盤後交易」後,經紀即使要在早上填補孖展,亦只是將客戶前一晚已支付的孖展轉交結算所。

香港《文匯報》指出,根據港交所最新的有關開設收市後期貨交易時間的諮詢文件,目前港交所不僅在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間短於全球的主要證券交易所,在 14 個主要市場裡排尾 3 。

根據上述文件,在全球主要的證券交易所中,目前港交所的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間為 5 小時 30 分鐘,僅較台灣證券交易所和內地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略多,前者為 5 小時,後者為 4 小時 30 分鐘。

雖然港交所計劃在明年 3 月起,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間會延長至 6 小時,但與全球的主要證券交易所相比,其差距仍很大,譬如目前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最長的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間均長達 23 小時 15 分,東京證券交易所亦長達 19 小時 30 分,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最長的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間也長達 23 小時 15 分,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看齊。

另外,整體證券市場不如香港發達的韓國證券交易所和孟買證券交易所,其股票指數期貨最長交易時間也均達 17 小時 15 分,較香港長很多,市場人士指,此建議一旦落實,投資牛熊證的散戶不宜「過夜」,投資期指的按金也要主動增加才可減少被斬倉的風險。

海通國際 (HK-0665) 副行政總裁李耀榮表示,港交所增設收市後時段,對該所沒帶來太大的成本壓力,因海通早已提供 24 小時全日買賣世界各地市場產品的服務,但承認中小行有一定壓力,不做晚市可能面對客戶流失的問題。

他又指,此諮詢應要計劃好晚市時段的追補孖展按金及監管等問題,因為假設晚上歐美股市有巨變,令期指大跌,證券行怎樣通知客戶第二天補回按金,有可能增加客戶被斬倉的風險,為免投資為此蒙受不必要損失,他建議日後投資者買賣期指,要主動提高按金,降低槓桿比率後,被晚市斬倉的風險也會大減。

同樣原理,牛熊證等會「即時死亡」的投資工具,也可能因晚市的期指波動,影響第二天開市時牛熊證「無辜被殺」,但李耀榮指,投資者唯有儘量減少隔夜持貨,藉以保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