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南勢坑遺址 挖出平埔族文物

【大紀元2011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市某建設公司在沙鹿區自由路95巷內建地蓋民宅,挖出大量陶瓶碎片、貝塚、動物骨頭和琉璃珠,經自然科學博物館研判,是距今400至1,000年前的平埔族拍瀑拉族遺跡,科博館考古小組將持續開挖到6月中。

文化局日前接獲某建設公司在沙鹿南勢坑遺址附近建地蓋民宅,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建設公司在動工前,要先委託考古單位前往鑽探有無遺址古物,16日科博館派員前往勘查。

經考古小組探勘發現,該建地長30公尺、寬15公尺範圍內,至少有5處有平埔族遺留的灰坑痕跡,並陸續挖出各式樣的陶罐碎片、貝塚、動物骨頭和平埔族裝飾用的琉璃珠。

科博館考古學門教授劉克竑表示,平埔族會在土地上挖坑燒陶,也把陶坑當成垃圾坑,將燒壞的陶器、吃剩的骨頭丟進坑內,經年累月泥土變成灰坑。劉克竑說,根據灰坑及出土文物研判,過去這裡應是拍瀑拉族位在沙鹿社和水裡社中間的聚落。

文化局指出,台中市南勢坑遺址位在沙鹿區南勢里北勢溪與南勢溪間,舊名為三角子。最早由已逝的業餘考古學家王鴻博發現,民國94年科博館及中研院等單位陸續開挖,挖出的界牆等文物,目前存放在牛罵頭文化園區。